首页 科技 电脑 手机 安卓 苹果 VR 站长 游戏

您的位置:咪哚网 > 站长资讯 > 公众号 >

新媒体运营群体衰落是因为…

咪哚网(www.midoo.cc)时间:2018-07-06 13:35 稿源:网络 手机扫描分享

  上篇推文《后互联网:无聊已死、社交危机、故事崛起》发布后,(在其他平台上)看到有人居然大放厥词:

  「让多数人保持愚笨世界会更好。」

  作为一个有知最起码良知的知识工作者,我认为这个观点必须严肃的澄清。

  看看人类文明史上最丑陋的行径:大规模战争——哪一次不是少数阴谋家煽动海量民众而发动起来的?

  一二次世界大战、极端狂热宗教行为、恐怖袭击……包括互联网上消耗了巨量注意力资源的舆论之战——而且通常还是无关要紧的舆论。

  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得逞正是基于大众的无知。

  深入骨髓的无知与傲慢一旦成为一股潮流,引发的破坏远在飓风之上——遗憾的是,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

  一、被忽视的粉丝生命周期

  就拿新媒体运营(以及一切基于订阅关系的粉丝经济)来说,它也属于大运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然而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互联网运营中,作为战略思考点的要素,客户生命周期(传统市场)、用户生命周期(互联网)——在粉丝经济中却鲜有提及。

  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简单回顾下两大概念:

  客户生命周期:即客户从初次使用某品牌商品到不再使用的整段时期。通常包括客户初次消费、增加消费、高频消费、消费减弱、退出消费等阶段。

  用户生命周期:即用户从首次接触产品到认知、体验、开始使用、习惯使用到退出产品的整个时间跨度。

  *注:具体阶段视不同类型产品略有不同。

  对于粉丝经济,为何鲜有人提出及探讨“粉丝生命周期”的问题?

  声明1:我指的不是网红(或自媒体作者)本身的生命期,而是指其粉丝从关注到流失的生命期。

  声明2:粉丝经济泛指一切新媒体、自媒体、微博、知乎大V、娱乐网红等所有基于“关注”关系的泛内容产品(注意,属于产品),下文主要以公众号运营作为说明对象。

  是这个问题对“粉丝经济”的运营成果无足轻重?不是。

  是这个问题不适合于“粉丝经济”的运作实际?不是。

  还是这个问题很“隐蔽”以至于多数人看不到?说对了一半。

  首先,粉丝生命周期的存在确实模糊、隐蔽,但肯定的说,业界不会没人意识到这个“这么大的问题”,这背后有着更深一层的动机。

  下面,我们先从这个“隐蔽性”说起。

  李少加提醒:本文观点也许适用于许多情况,但未必全面,请务必批判式阅读,更多的是启发心智。

  二、存量“粉丝”带来的认知泡沫

  如果你运营过一款独立APP产品,应该对用户的“流失感知”是很直观的——毕竟多数用户的流失与“卸载”行为是同时发生的。

  但这事儿要放在“粉丝商业”,事情可就大不一样了,粉丝的实质“流失”与“取消关注”的这个行为多数不同步。

  那公众号来说,毕竟订阅多少公众号并不会占据多少手机内存,既然我直接从注意力层面上“无视”一个号比“取关”一个号更便捷,那么我也就懒得动手了。

  这两者“用户退出成本”的微小差异,却形成了两个巨大的差距。独立APP产品的用户存量很有参考价值,但『粉丝经济』的粉丝数目——泡沫很大。

  这就是粉丝经济的“粉丝生命周期”缺乏存在感的本质原因——多数已经消亡的用户依然还在“关注”着你(真正意义上的僵尸粉)。

  但是,那又如何?

  大惊小怪的,评估自家商业价值时粗略的把粉丝总数打个折不就行了么。

  嗯,如果问题这么简单,那么李少加也就没有将本文作为专题推出的必要了。

  “粉丝生命周期”是存在感差,但缺乏存在感不代表重要性差,就好比“细菌”的概念在医疗史中的地位一样——细菌的存在感更差,我指的是在漫长的医疗历史中,但自从它16世纪首次被发现后,就彻底改变了西医的发展轨迹了。

  我想说的,“粉丝生命周期”的观念虽然既非独创,也不是全新,但业界却从未“重视”过,但一旦我们将这个理念引入(是必须引入的)到粉丝商业中。它对一切粉丝商业的价值评估、战略导向、未来发展趋势——或许也是颠覆性的改变。

  为让大家更彻底的感知到其中的差异,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下:

  假如某知名毒鸡汤公众号(姑且称“蒙你”)的典型粉丝生命周期为一年。

  注:典型是指它的主流粉丝群体,因为具体到粉丝个人,每个人的生命期必然略有区别,因此评估粉丝生命期是更多的是考虑主流粉丝群体的平均值。

  “蒙你”在2015年趁着公众号红利期迅速发展,全年净增粉丝730万(即每天净增2万粉)。

  在2017年初,假如“蒙你”的粉丝总量是900万——这个数据是广告市场对它的广告价值评估的重大依据之一。

  但如果考虑到粉丝总量的“泡沫属性”,“蒙你”的实际有效粉是多少呢?

  实际上,考虑到一年的粉丝生命期,至2017年初来说,这2015年的所有净增粉,关注了一年,被蒙腻了,可说几乎都已经“完全流失”,但会作出取消关注这个行为的,保守估计也就40%(这还算高估了,多数人的实际取关时间会大大长于“生命期”本身)。

  换句话说,“蒙你”在2017年初的真实有效粉丝数是:

  900万-730万*60%(已流失但没取关)= 464万。

  464万 VS 900万,这个反差是不是吓到你了?

  别急,下面的分析,才是真正更“惊”人。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想下,我们每天净增粉的数据是不是同样水分很大?

  按目前公众号后台给的公式,光是每天“新增-取关”就是净增粉了?

  显然不是。

  实质上的净增粉应该是:

  新增粉 – 前一周期的每天净增粉(典型粉丝生命周期)

  *按照这种算法,长期来说,取关粉属于自然体现,不用再扣减,以免重复扣

  比如上述例子,“蒙你”在2015年日均每天净增2万粉,到了一年后,也就是2016年的这一天,假如它当天新增粉1.5万,那么它的实质增粉数约是:

  1.5万-2万 = 负0.5万

  即,日新增1.5万其实已经是日净损失0.5万了!

  这就是多数粉丝经济不愿面对的真相,尤其是“粉丝生命周期”短的内容提供方(比如娱乐号),别说高速增长,对不少依赖红利期起来的自媒体,光是“维系”就已经是件头疼的事儿了。

  为此我还特意挑了一批还算可以的自媒体号验证了下。

  在样本中,约有一半,从去年年初到今天,阅读量几乎没有显著提升,但这些号对外公布的粉丝数是极具攀升的。

  所以,就粉丝经济而言,增速放缓释放的实质信号是:衰退。粉丝体量的持续提升掩盖了这个多数人没意识到(少数人不愿面对)的真相。

编辑:未知

声明:
1、咪哚网所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如您不希望被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2、咪哚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咪哚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咪哚网或将追究责任。
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

科技 娱乐 健康 国内 生命 天文 自然 科学

微软善于听取来自用户、IT人员和开发者的各种想法

据外媒报道,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日前在

乐视危局 张艺谋王宝强等上亿投资或遭变故

在深陷欠款危机,贾跃亭自曝乐视资金链紧张

霜降天气渐冷 推荐4款最佳食疗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

外媒:大陆博物馆文物众多 但最好的宝贝在台湾

新西兰stuff网站11月20日文章,原题:对首

为您推荐RECOMMEND

     关于本站|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16 咪哚网 版权所有.

MIDOO.C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15012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