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电脑 手机 安卓 苹果 VR 站长 游戏

您的位置:咪哚网 > 站长资讯 > 公众号 >

粉丝泡沫,止步不前,新媒体运营问题何在?(4)

咪哚网(www.midoo.cc)时间:2018-07-06 13:35 稿源:网络 手机扫描分享

  当然,并不是每“犯一次错”用户就“取关”,不同类型的泛内容领域,用户的“宽容度”也是不一样的,这与该领域的“竞争程度”、“你的相对竞争优势”、“增值服务”、“精品率”……等前文提到的诸多因素有关。

  (4)原创型自媒体可尝试个性化

  这背后是个人(或内容)品牌化(魅力)的一整套思想及体系。这个话题很大,后续我再专题探讨。

  结合本文及上篇推文,我们可以把提升粉丝生命周期的所有策略总结成如下脑图,仅供参考:

  

 

  这里回答下读者@Muge的问题:以转载为主的“非原创号”还有存活的空间么?

  当然了。无非差异就是用“编辑的品味升级”代替“原创作者的内容升级”,一样一样的。上述策略完全适用。

  话说,目前世界最著名的刊物不都是“编辑出版”的么(比如《时代》周刊)?

  PS:编辑的能力与创作者的侧重有点不同,但同样价值很大。

  另外,回答下知愿者@唐方的问题:当下做公众号还有机会么?

  我的回答是,问题不在于公众号(内容平台),问题在于“泛知识”,或者确切的说,在于内容经济本身。只要是运作良好的“知识经济”,无论你是开公众号、还是知乎专栏、头条号,总有你的生存空间。总的来说,国内真正具有实质创新的“好内容”,无论在各个领域,都是凤毛麟角的。

  最后,读者@ Neroli的问题:除了涨粉,通过哪些指标评估小编(或原创作者)的工作价值?

  下面的内容将详细给你解答:

  六、如何制定全新的数据指标验证成效?

  传统的“粉丝经济”,评估内容质量的指标简单粗暴:阅读量、转发量、新增粉丝数量、粉丝总量……这些可量化、很直观,但问题很大。(上篇推文已充分阐述过分重视“可量化数据”造成战略短视及创新不足的问题)

  那么,当全新引入生命周期作为战略中心之后,我们该关注哪些指标呢?

  以下是我初步总结的比较重要的评估指标(也是我用来评估自身的风向标),也欢迎各位在留言区补充更好的指标:

  (1)阅读完整数(或者称有效阅读率)

  即“拉到文章底部”以及“至少达到正常有效阅读时长”两者的交集,比如一篇正常人5分钟阅读完的文章,10秒就看“完”了,这种是不计入数的。有效阅读数是评估真实活跃率的最靠谱指标。

  (2)内容吸粉贡献率

  即具体一期的内容带来(贡献)的新粉数目。以公众号为例,可以从后台数据中间接计算出:从图文公众号名称、从图文右上角菜单、名片分享、转载量(转载获得的新粉体现在“其他合计”类别中)。

  其中“转载量”只能说明业界的眼光,仅供参考。

  内容吸粉贡献率可以看出某篇文章的“冲击量”,冲击量大即属于上面提到的“爆品”级内容(注意,不是转载量或分享量)

  (3)正向留言占有效阅读比率

  即每期内容的“正面留言的人数”占“有效阅读量”的比值。

  虽然说存在“沉默用户”,但长期统计来说,其比例是相当接近的,所以这个指标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

  正向留言占阅读比率体现的是内容的认知层次与主流用户的关系。

  注意,略高于读者认知层次的内容是最理想的。你可以根据本指标间接判断普通主流用户的认知水平。

  *这里回答了上篇推文中几位读者的疑问:如何判断主流用户的认知水平。

  (4)打赏占有效阅读比率(如条件允许)

  如你所在的“泛内容”平台具备打赏功能,这个数据可以跟上面“正向留言占有效阅读比率”的数据联合参考。

  此外,打赏用户的占比可以作为“用户质量”(评估公众号价值公式之一)的间接参考指标。

  (5)点赞阅读比(谨慎参考)

  “用户点赞”这个行为可能代表多种含义:对你文章的认可、对文章某观点共鸣、甚至是小手一抖……总之,很难判断各自的比例。

  所以,建议不要将“点赞阅读比”与上述的“留言阅读比”、“赞赏阅读比”摆在同一个权重去评估。

  (6)用户失望率(谨慎参考)

  类似上面道理,用户吐槽的原因也很多,比如,他或许不是主流用户、或者刚跟对象吵架了等等,较为主观,请务必谨慎参考。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何不看“取关用户数”。

  这个问题在“引入粉丝生命周期”理念时就已经隐含了:不少实质取关了的用户还处于关注状态,他后续的“取关”操作是随机的,很难评估,所以这个数据其实意义不大了。

  那么,除了以上“可量化”的数据之外,李少加还推荐一种更简单却卓有成效的判断策略:

  你(内容创作者或编辑)只需自己翻看上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前的内容,如果没有明显看到现在相比那时的提升,那就可以侧面说明相应的“粉丝生命周期”不会有大的变化。

  目前,我的公众号几乎是按照上述“战略”及标准来运作的,跟大伙儿分享下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按照这种标准实施时,反倒惊讶的发现,用户的增速、活跃率甚至比之前增长的更快(阵痛期很短)!

  我想了其中的缘故:这种引入粉丝生命周期的策略其实会“迫使”你不断“升级内容”,不断将“用户利益”摆在更高的位置(如此上述数据才会增长)。

  这也是我为何如此坚信“引入粉丝生命周期”的战略思想比早期纯粹追求阅读、分享、促活、增粉等更“科学”的原因:

  它在为社会持续创造实质价值,而这也正是创业的本质,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七、探讨最后的大问题:提升内容深度损失新用户怎么处理

  在正式讨论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科普”一个观点:我们务必要与任何“绝对化”的观点保持距离。

  比如,我们熟悉的“包治百病”、“保证赚钱”、“一小时学会”……等等,这些“绝对化语言”要么与狂妄无知为伍,要么与江湖骗子相伴。

  在人文社科领域,不存在任何一种更优越的事物,它仅有好处而完全没有坏处。就好比,提升粉丝生命周期的最佳策略——内容持续蛹变(提供宏观、微观粉丝生命周期)。

  没错,无论对于任何类型的泛内容产品,这个思想都是卓越的。

  但是,诚如上篇读者的疑惑,它同样存在一个缺陷——内容深化后,将损失一批(从“认知水平人口金字塔”来看),甚至是一大批“认知水平”较低的潜在用户。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较为常规而有效的措施是:对已有内容进行严谨分类,然后在引流环节、以及用户刚刚关注的环节即进行相应的内容分类指引(此外,在外部渠道投放内容时,也按照对方渠道的用户认知水平,投放相同层次的内容)。

  比如「少加点班」的运营类内容我就分为“入门”跟“进阶”。

  但是,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真实的情况其实比我最初想象的简单一点。

  比如在「少加点班」的读者群中,我就欣慰的发现不少读者朋友直言:

  “虽然看不懂,但很喜欢,也愿意反复查资料看多遍……”

  这其实是刷新了我的认知的,或许,用户的认知水平并非决定于他是否关注某内容的“硬”门槛。用户关注与否更多的是他们的「意愿」,即,你的内容能否唤醒用户的「意愿」。

  就好比小时候我们也不是看得懂一些经典名著、或者诗词歌赋,例如,红楼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喜欢它,事实上很多人不也是看了几遍么。

编辑:未知

声明:
1、咪哚网所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如您不希望被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2、咪哚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咪哚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咪哚网或将追究责任。
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

科技 娱乐 健康 国内 生命 天文 自然 科学

微软善于听取来自用户、IT人员和开发者的各种想法

据外媒报道,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日前在

乐视危局 张艺谋王宝强等上亿投资或遭变故

在深陷欠款危机,贾跃亭自曝乐视资金链紧张

霜降天气渐冷 推荐4款最佳食疗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

外媒:大陆博物馆文物众多 但最好的宝贝在台湾

新西兰stuff网站11月20日文章,原题:对首

为您推荐RECOMMEND

     关于本站|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16 咪哚网 版权所有.

MIDOO.C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15012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