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弊大於利,民辦!唯利是圖!教育中參雜進去利益,會變得面目全非。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本應國家基礎教育,由國家全權負責,絕對不能由民辦資本參與,因為性質不一樣,而且它的招生帶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性,九年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屬於你轄區內的學生,哪怕你升學考試考了0分,也照收不誤!而民辦學校的提前掐尖招生,更加劇了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非公平競爭。所以,弊大於利,三思而後行吧!
近年來的學校教育民進公退,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個問題不能片面考慮,下面我們分析來看。
第一:學校教育公辦的必要性。
說起教育,到底什么是教育?從定義來看,凡事培養人的行為,其實都是屬於教育的范疇的。但是狹義上的教育,我們會偏向於“學校教育”,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更加重視學校教育,所以大多數的學校,還是由國家控制,體現國家意志。
包含教育目標,以及學校的教育目的,都是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及課程標准來制定和執行的。
生產力制約著教育的規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結構;而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內容,以及受教育的權利,大的方向是跟隨國家,跟隨我們的黨來決定的。這也是學校公辦的必要性。
不是利弊問題,是需求導向問題,有了需求才有市場才有存在。不管是私立還是公立能滿足家長需要就是好學校。我們的公立學校教學樓免費,老師工資國家出,如果在這種優勢情況下都能被完全自費的私立學校搶了生源,只能說公立學校可以退出曆史舞台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這種經濟制度決定了上層建築領域教育必然是以公辦為主體,民辦,公辦民助,民辦公助,中外合作,外資獨辦的教育形式。
很多人討厭私有制,如果我國現在取消所有民營私營企業,而國家有沒有更多錢來辦國有企業,那么必然導致更多人失業。同理,如果國家取締所有民辦學校,國家有沒有更多錢辦公辦學校,那么必然有上千萬孩子沒學上,還不算民辦學校失業的那么多老師和後勤工作人員。
從教學質量上來講,局部民辦教學質量已經超過公辦,就拿我們省來說,一個民辦學校每年高考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占全省半邊江山。
拿教學事故來說,學生在民辦學校出事,涉事老師都會被嚴肅處理,而學生在公辦學校出事,學校都會包庇老師,包庇老師就等於保護領導,最後大都不了了之。
私立學校之所以受歡迎只有一個原因他服務的對象是家長,他想家長只所想,服務,教學質量,他讓家長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