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让枯燥无味的传教、授教变得生动有趣,让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
常言道,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兴国之基。而在中国这个尤重教育的泱泱大国,普及教育也尤为的难。
然而,学生对知识的索取永不会停止。随着学识的增进,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很显然,在多媒体教学的新鲜劲过去后,即便教育工作者基于互联网创造出了多种教学方式,大众也再难满足于这种二维的学习方式。形式的反复嚼烂始终逃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的圈子,也因此,大众对新型的教育模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这个时候,VR出现了!
2016年是许多新兴技术的风口,除了人工智能,VR恐怕是最具热度的领域之一。VR的这种热度不仅表现在资本市场对它的竞相追逐,而且还表现在与VR有关的各个相关领域,比如VR影视、VR乐园、VR教育、VR体育等等。尽管有些领域还未形成广泛市场,有些领域刚初见端倪,有些领域已有大量涉足者,但VR每个垂直领域已经蠢蠢欲动甚至风起云涌。
VR技术本身还不尽成熟,VR设备还有待解决各种与用户体验有关的技术问题,不过这却难以抵挡VR内容产业的猛进势头。这样的结果将是,VR内容产业的强势发展倒逼VR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以满足VR内容极致体验的要求。
而对于VR的内容市场,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行业分析,都对其抱有极高的乐观预计。高盛在《VR与AR报告: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中预测,基于标准预期,到2025年该市场营收将达到800亿美元。而针对VR应用领域,高盛预计,除了视频游戏外,教育领域对VR的应用也将大幅度推动VR的普及。就连Facebook去年收购VR公司Oculus之后,也声称要致力于VR教育领域。
目前许多信号和数据似乎都在表明,教育领域是VR技术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作为媒体人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也亲身目睹和经历了整个业界和学界在新的技术概念兴起后的追风,从大数据、MOOC到VR无不如此,但在技术垂直化应用发展的过程中,究竟如何落实这些技术在垂直领域和现实中的商业化应用,以及会碰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此,对于VR教育这个领域,我们依然给予密切关注(就像前两年对MOOC那样),并访谈了一些亲历者,包括教师、教育部门有关人员以及VR公司,共同探讨VR教育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以及不同参与方可能面临的挑战。
中国VR教育领域已掀起了风,是否是跟风?
然而,VR教育的这股风不仅在大洋彼岸刮了起来,而且也迅速在中国掀起和萌芽。在中国的VR教育领域有不少新创公司开始涉足,他们有的致力于提供教育内容解决方案和产品,有的则主要从事教育内容生产,将教育内容场景化。可以说,这给中国的VR教育市场带来很大的刺激。他们也必须说服目标用户接受VR给教育带来的颠覆,VR教育这盘蛋糕才能真正做大。
同样地,教育机构仍然是尝试新技术的吃螃蟹者,一些大学和不少中学都率先尝试将VR引入课堂,它们开始与这些VR内容新创公司积极展开合作,不希望在这场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中落下来。因为,用户体验比较完善的VR设备所提供的沉浸式场景的确可以让枯燥乏味的课堂教育、在线教育变得更加生动,让抽象的知识可触摸。
如果目前简单来看,中国的VR教育市场主要存在两大角色:VR内容公司和教育机构。因此,VR内容公司无疑会成为VR布道者,而教育机构则是积极响应者,两者互相良好推进,VR教育在中国的普及才指日可待。
这些VR公司不仅仅分布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比如北京微视酷科技、讯飞幻境等;而且在其他城市也早已刮起VR教育创业浪潮,像青岛的不可思议科技公司、黑晶科技等,都致力于将教育内容产品化,并且他们在产品架构、内容实现和资源整合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而在积极响应者当中,北上广的学校自然在接受VR教育方面走在前面,但这已不再是北上广的专利。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在走访青岛、威海等城市后发现,其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同样在探讨VR教育的理念,并且青岛正在积极尝试将VR引入课堂。
可以说,国内在VR教育已经掀起了风,有了势头,并且也打破了地域。不过,VR教育目前仍然主要针对to B,真正to C级别的VR教育市场可能还有些远,比如,普通用户自行购买VR设备来观看在线教育课程等。除非VR设备的成本大幅下降,才有可能让to C市场培养起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VR教育市场的大面积普及是存在博弈和制衡因素的。每一个方面的力量,都非常重要。
这股VR教育风,在国内究竟能否掷地有声呢?是否会像慕课(MOOC)那样,最终流于形式,但因高门槛、高成本和高投入而在国内慢慢褪去最初追捧时的光彩?
国内外VR教育切入点不同
可以说,教育机构对VR的大胆尝试是VR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教育机构不仅包括学校,还包括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和教育部门。但从国外的情况看,大学往往在VR引入上十分积极。
国外旨在向教育机构普及VR的机构VR First在2017年初发布了一份关于VR教育的研究报告,他们对38个国家的151所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 2016年有62%的大学第一次使用了虚拟现实设备,而2015年这一比例仅为22%。且79%的大学至少已经拥有了1台VR头显设备。而VR设备在大学里主要运用在生物、历史、影视专业、医疗健康等专业。VR First旨在普及VR和AR设备的“全球计划”已经取得不小进展,并且有200多所大学都向“全球计划”提交了VR设备使用申请。
因此,在他们看来,大学这些教育机构应该成为VR供应商和经销商瞄准的市场。不过,国内大学在VR教育的尝试方面显得比较低调,国内大约有六七家高等院校开始成立VR实验室。反而是一些中小学层面的教育机构在尝试VR上有更多动作。
北京人大附中早已引入了VR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开发VR教学模型。当然,这种学校自己开发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并非所有学校都可以做到。而更多的学校是和VR公司合作完成的,比如,北京四中网校的创新项目“大语文”和新创公司不可思议科技进行合作,教师团队和不可思议科技的技术团队共同针对“大语文”科目进行内容研发和VR内容生产。而哈尔滨群力经纬中学就是百度文库VR 虚拟现实应用创客行动的第一站。这样的案例目前已经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