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看過《三國志》裏面的臣只有諸葛和陸遜單獨列傳,說明陳壽對這兩位才能和貢獻是非常肯定的。我看了《三國志···諸葛傳》發現裏面對諸葛的描述很多地方都只是粗筆帶過,特別是北伐的時候,更是一筆帶過,北伐是表現諸葛軍事才能的時候,卻被陳壽一筆帶過,陳壽既然單獨給諸葛列傳,為什么北伐不寫詳細點呢?陳壽難道怕司馬懿一族,不敢寫的太詳細?
後來我去看了《晉書司馬懿篇》司馬懿與諸葛北伐期間對決的過程,覺得司馬懿在北伐中,是完全占上風的,裏面寫到司馬懿大破諸葛,殺敵破萬大獲全勝,後面司馬懿為了讓諸葛自動退兵,改攻為守,把諸葛活活給托死了,從這裏感覺司馬懿軍事比諸葛厲害,並不是演義裏那樣諸葛厲害,因為在北伐中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但是曆史學者說諸葛比司馬懿厲害。
後來我去網上查資料,發展司馬懿沒有打敗過諸葛亮,每一次的較量都是諸葛勝,曆史學者把《晉書》稱為穢書,不當正史看,因為《晉書》死在晉朝寫的,是司馬一族統治,寫書者為了保命,肯定委婉寫,中間就不免偷梁換柱,結果曆史學者肯定了野史《漢晉春秋》中諸葛北伐,表示北伐諸葛與司馬懿正面對決,諸葛大破司馬懿,斬三千甲,後司馬懿守城自保。《資治通鑒》也肯定了《漢晉春秋》將諸葛北伐資料錄入。
看易中天品三國,裏面肯定了郭嘉的軍事才能,這沒什么,但是後面說諸葛不懂軍事,這一點,這一點頓時覺得易中天教授的曆史白學了,他用陳壽的評價來否定諸葛的軍事才能,太片面了。如果說諸葛軍事才能不如郭嘉或許司馬懿還能勉強接受,但是直接說諸葛不懂軍事,這樣的一個評價曆史以來從來沒有人這樣評價諸葛,易中天是第一人。
諸葛懂不懂軍事大家可以從下面幾點考慮:第一,諸葛不懂軍事如何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第二,諸葛不懂軍事,怎么幫助劉備從周瑜手中巧奪荊州?第三,諸葛不懂軍事怎么會有七擒孟獲,令敵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呢?;第四,諸葛不懂軍事,怎么能正面對決破司馬懿?;第五,諸葛不懂軍事,怎么打得司馬懿身邊的將士說,司馬懿畏蜀如畏虎呢?還斬殺魏國大將王雙,張頜?;第六,諸葛不懂軍事,怎么打的敵人司馬懿稱贊“諸葛真乃天下奇才”?;第七,諸葛不懂軍事,怎么會打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這種流傳千古的仗?;第八,諸葛不懂軍事,怎么創造“八陣圖”流傳後世?;第九,諸葛不懂軍事怎么被封為“諸葛武侯”是武侯而不是其他文侯?;第十,諸葛武侯不懂軍事,怎么會被唐朝評入武廟十哲,與武將白起,吳起,韓信等並列?
從這上面的問題中,恐怕連小學生都看得出,諸葛肯定是懂軍事的,為什么易中天教授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呢?易中天教授就那么否定諸葛武侯的軍事才能,讓常人不覺得易中天這個教授稱號是怎么來的?難道曆史對諸葛的軍事才能肯定的那些軍事家,還沒有易中天懂軍事?易中天這樣對諸葛武侯的貶低,確實太失為一名教授了,我個人覺得!
重點是從軍事、政治、人力資源管理、文化等多角度“品三國”的人物、事件。易中天的品三國已經超出《三國演義》作為文學作品的文本范圍,不是對《三國演義》的文學性解讀,沒有故作高深的學院派,十分接地氣的利用中國普通老百姓熟悉的三國故事情節、計謀、軍事之類,從“三國”曆史上的文化傳播、政治人物的權謀,出奇制勝的用兵之道等,做出一些深入剖析,當然,易中天是帶有濃厚個人風格的解說,而非原作者羅貫中筆下的“三國”,也不完全是曆史上的三國。
小說《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端個“故作清高”的架子,一請、二請沒見到人,三請時,諸葛亮還在午覺。劉備等了幾個時辰。以此表達出劉備求賢若渴的誠意,表達出諸葛亮的不入世,在外人看來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