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就是用来讲章法的,打仗冲在前面的都是军中猛士,让将军带头冲锋,就算将军想,周围人也得拼命拉着,将军跑前面杀敌了谁指挥?万一将军死了,他的亲随都得遭殃。
所以打仗将军和小兵互砍的事非常少见,能活下来的都青史留名了,顶多了也是将军带着一大帮亲随打仗,亲随帮着挡刀挡枪,将军负责收人头。
但是也不是真的打不起来,要是真打起来,三五个小兵还真应付不了一个武将。
首先,绝大部分的武将要不是武将世家,要不是富商巨贾出身,从小就开始打熬力气,锻炼身体,家里也不惜血本,各种出名的枪棒教头,珍贵的中草药给你堆起来,其身体素质那是农民,流民出身的小兵不能比的。
其次,武将手里长的是步槊马槊,这种兵器势大力沉,又非常有韧性,抡起来是方圆两米无人近身。近短的是百炼钢打造的宝刀宝剑,身披明光铠(举个栗子)小兵手里的粗制滥造赶工期的铁片刀一磕就两截了,能拿刀还算是不错的,要是赶上乱世,拿着粪叉子,搂草耙子,锄头竹竿也能让你上战场,身上穿的好点的给你穿个布甲扎甲,赶上乱世还给你发铠甲?
这样的小兵真和全副武装的武将打起来,不说砍瓜切菜,三五个是绝对不够一个武将收拾的。
我们看历史剧,往往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将军带兵打仗,一旦带兵冲入敌阵,往往以一当十,敌方的小兵犹如大白菜一样,任由将军砍伐。那么现实中,真的有人可以做到,面对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仍然可以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吗?
古代行军打仗的将军有些可能是关系户,计谋不过关,但是体格大都异于常人,要不然他也当不了将军。我们看古代十大名将,除了孙膑以外,其余人都是武艺超群,体格强健,智谋无双。当然还有很多没能列入名将序列的将军,或许是智谋不足,但能常驻兵营,体格必然异常。
要问与普通士兵对抗是不是像砍菜一样,倒也有点夸张了。因为但凡是人就有体力极限,就算真的砍菜,砍多了也得歇一歇。所以再厉害的将军,被普通士兵重重包围也是会死的,说好听了就是力战而竭,说不好听就是被围殴致死。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例子,比如西楚霸王项羽,要说就上那么百十个人,可能都不够他杀的。可对付项羽这个量级的人物,刘邦不可能就派百十个人来,人海战术直接上,大军围得水泄不通,项羽突围无望,羞于渡江而逃,乌江自刎。
再比如,三国期间的袁绍手下大将文丑,正史中也是因为和自己的军队走散了,被魏军八百士兵围起来,乱剑插死了。
最搞笑的当属明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锦衣卫不用多解释了,单兵作战能力超群。更何况还能熬上指挥使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国安部部长了,司令级别的人物。死相特别惨,是在朝堂之上被一群文弱的文官,群殴致死,毫无招架之力!
当然这是历史留名的人物,更多没有名气的将军,其实也就比常人厉害一点而已。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都能活活咬死锦衣卫指挥使,更何况战场上,对面再弱也是佩戴甲胄手拿枪剑的人,不可能乖乖站在你面前给你砍。所以这些比较能打的武将对付普通士兵的确不算困难但是绝对不可能像砍菜那么轻而易举,超过一定数量的士兵,就是再普通也能把武功高强的将军耗死。
不过我们古代的将军不是所有人都身先士卒,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就比如韩信、孙武、左宗棠、陆逊这种儒将,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这一类将军可能还不如普通的士兵,靠的是头脑,真拉到前线没准几个回合就兵败身亡了。
说白了将军就是手下士兵的精神寄托,为什么项羽五千兵马就敢和几万大军硬碰硬,那就是因为项羽太厉害了。对面武将看到项羽就先怂了三分,都说将怂怂一窝,精气神都没了,根本不是楚军对手。很多战役因为将军先死了,树倒猢狲散,能打赢的仗也没信心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