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病变总是悄无声息,那么生活中哪些表现是胃癌的征兆?洛阳东大肛肠医院专家为您解析
(1)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
上腹部不适、疼痛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始表现。症状常常表现为隐痛,或进食后出现饱胀感,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长,程度不很剧烈,可能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而被忽视。胃癌患者早期也可能有嗳气、食欲不振的情况,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往往存在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并且对痛觉不太敏感,这些早期的症状更容易忽略。
(2)反酸和烧心
胃癌常伴随胃壁局部僵硬,胃的蠕动功能减低,进食后,胃无法通过正常的蠕动将食物向小肠排空,胃酸可能会随食物反流至食道;进食刺激性食物后胃酸分泌增多,也可能会发生反流,造成反酸、烧心的感觉。如果症状持续出现,需警惕胃癌的可能。
(3)呕血、便血、黑便
患胃癌时,肿瘤会破坏胃壁内的血管导致出血。缓慢持续的出血会导致黑便。较大量的出血则会表现为便血,甚至呕血。
(4)贫血
慢性的胃内出血会导致贫血,往往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黄,睑结膜苍白,指甲的甲床苍白。如果有类似的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到医院就诊,查明贫血的原因。胃癌导致的贫血和黑便往往会同时存在。
(5)腹部包块
胃癌也可能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如果在上腹部触摸到有位置较为固定、质地偏硬的包块,按压时感觉到疼痛,伴随恶心和呕吐。包块有逐渐增大的表现时,应高度警惕肿瘤的可能,必须尽快就医。
(6)不明原因的消瘦
胃癌患者一般合并有一种或几种消化道症状,会影响正常进食。消化道功能的破坏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恶性肿瘤新陈代谢旺盛,患者往往消耗大于摄入,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消瘦,常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如果出现,应高度警惕胃癌。
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胃肠道?
(1)根除幽门螺杆菌
临床研究表面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地预防胃癌,可以使人群的胃癌发病率降低39%,并且对重度癌前病变人群和老年人群也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
(2)饮食规律,均衡营养
日常生活中,应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度饥饿或进食过饱。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均衡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
(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熏制和腌制食物。
常食用冰凉、热烫、辛辣或难以咀嚼吞咽的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应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后再下咽,减轻胃的负担。
(4)戒烟、限酒,少饮用浓茶和浓咖啡
烟和饮酒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酒精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
(5)放松心情,合理减压,适量运动
生活作息不规律往往伴随着运动不足。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定期胃镜检查,排除隐患
40岁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做胃镜,以为会有其他替代手段,实际上,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唯一利器,无可替代!
尤其是这些人需要不定期的做检查:
40岁以上无症状者,无论男女,
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有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痛、腹胀、上腹部烧灼感、吞咽困难、食欲不振、消瘦等;
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病史,或之前查出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
长期酗酒吸烟、熬夜、焦虑紧张者,经常食用腌制品和熏制食品者。
洛阳东大肛肠医院再次提醒:
胃癌的早期信号仅仅是普通胃病的症状,大多没有特异性,也可以说没有症状,一旦当你摸到胃部包块,出现吐血,便血,甚至贫血,消瘦,腹部胀大多属于中晚期了,预后往往不很理想,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