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期饮食不节、压力刺激等因素使得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30岁的小王是程序员,近日常出现腹痛、泛酸水、消化不良的情况,一直也没在意,买了点消化药在吃,但昨天突然出现黑便、呕血的情况。
在医生建议下,小王做了一个胃镜检查,报告显示是糜烂性胃炎。
一看到"糜烂",小王十分惶恐:胃烂了?是不是很严重?还有救吗?一起来看看姬忠辉主任医师怎么说。
糜烂性胃炎是介于浅表性胃炎和溃疡之间的一种病,损伤的是胃最表层的粘膜层,而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均不受损。
糜烂性胃炎一般被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
1、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一般仅见饭后饱胀、反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还有的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慢性糜烂性胃炎不严重,只是胃表面有些糜烂灶,是一种良性疾病,也能自愈。
2、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病程中常出现呕血及黑粪,单独黑粪者少见;出血是间歇性的,而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贫血或休克;出血时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此阶段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干预治疗。
即使糜烂性胃炎本身不严重,但不及时干预糜烂性胃炎,久拖也会对胃肠带来巨大的危害:
1、导致胆汁返流:糜烂性胃炎使胃窦功能遭受损伤,幽门闭合功能失调,导致胆汁返流入胃,进一步形成反酸、烧心等不良症状。
2、导致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患者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糜烂的位置就会出现恶化,进而发展成溃疡。
3、导致胃穿孔:由于糜烂面积扩大,胃体功能进一步失调,胃酸分泌过多,加大对黏膜下组织的腐蚀,最终穿透浆膜导致胃穿孔和急性胃出血,甚至威胁生命。
4、导致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伴不及时进行相应处理,胃体的自愈能力会被削弱,黏膜下血量降低,导致黏膜下固有腺体萎缩、减少,形成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