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远大肛肠医院讲解让日本首相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前段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结肠炎复发而辞职,引起公众对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的关注。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在2012年,安倍晋三接受了日本消化器病学会的期刊《消化器之广场》专访,讲述了自己是从初三开始出现偶尔腹痛,腹痛之后就会出现腹泻和便血,直到从大学后开始工作,症状发生了恶化,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事实上,安倍晋三在2006年至2007年首次担任首相期间,就曾因溃疡性结肠炎而突然辞职。就在前一段时间,安倍再一次因为溃疡性结肠炎辞职。
这个被称为“绿色癌症”的溃疡性结肠炎,为什么那么难治愈?
开始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下溃疡结肠炎到底是何方神圣。
溃疡性结肠炎为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涉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这个病挺“神秘”的,症状不太典型,容易和其他肠胃问题混淆。最重要的是,症状可能会消失数月甚至数年,然后无理由地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也很“神秘”,医学上推测,可能与细菌、病毒触发的肠道免疫过度活跃,以及基因遗传和环境影响等相关。
目前能明确告诉你的只有4点:
第一,溃疡性结肠炎会家族性发病,但还没有发现到底和哪个基因有关。
第二,高脂饮食、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避孕药会轻微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精神压力也能增加它的患病风险。
第三,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病,但大多数患者集中于20~40岁年龄段。安倍晋三就是17岁时患了这种病。
第四,溃疡性结肠炎无法治愈,只能缓解症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要结合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类型来选择。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腹泻、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其他症状取决于病变累及部位与严重程度,可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也可伴有关节、皮肤、黏膜、眼、肝胆等器官受累的肠外表现,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的发生率较其他肠外表现发生率高。
此病变化多端、善于伪装、诊断困难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轻重不等、症状表现多样。除了肠道问题,皮疹、肝脏损害、关节炎、脱发、骨质疏松、眼部炎症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而且,病程大于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了10—15倍。
正是由于该病变化多端、善于伪装,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抽血检查、大便检查、CT、磁共振、胃肠镜、病理检查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容易混淆的疾病,方能给出诊断。据悉,安倍首次诊断前,症状已反复出现了10年,足可见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之难。
深圳远大肛肠专家指出:溃疡性结肠炎目前虽无法治愈,但却是可控的,被识别出来后,就应该马上进入治疗阶段,治疗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做好疾病管理,定期复查肠镜
目前来看,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只要正确治疗,其症状还是有可能缓解的,但很多病人可能会复发,有些患者复发较为频繁,而有些通过药物治疗可维持到几年复发一次。
溃疡性结肠炎是终身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疾病复发,减轻痛苦。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1.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避免熬夜,每晚应连续睡足7—8小时。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衣着,保持冷暖适中。
3.少量多餐,建议吃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不吃生、冷、油腻、牛奶及奶制品、多纤维素的食物。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
4.戒烟戒酒,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非甾体消炎药的使用。
5.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波动。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结肠癌的发生,还要定期复查肠镜。起病8—10年的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无论病情如何,都要做一次肠镜复查。特别是发病早、病情重、肠道病变广泛、有结肠癌家族史、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癌变风险高,要更早、更频繁地复查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