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三岁以上,已经可以到幼儿园或者小学读书学习,那么辞掉工作,陪伴孩子,可能就要权衡下。
(一)孩子出生到两三岁之前,是孩子体力,智力,认知发育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孩子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从开始的喂奶,换尿布,教孩子走路到独立吃饭,吃喝拉撒等,孩子都基本上要依靠身边人,而这个身边人天然地我们就理解为母亲。
很多孩子为什么跟妈妈更亲,因为他跟妈妈接触的时间更久。
在这段时间,有妈妈陪伴的孩子,安全感会更强,孩子性格会更平和,跟妈妈间的链接越多,关系感情越稳定,孩子大一点,做错事情,你批评他,他可能会生气,但是他不会记恨,还是会听你的,因为你跟他的感情,在3岁前的陪伴中,可能都已经很牢固了。
以上这段话是李玫瑾老师讲的。她告诉很多职场上的妈妈,产假结束,你可以去工作,但是一定不要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别人,比如父母,比如保姆,下班回来,再累要搂着孩子睡觉,让孩子熟悉你身上的那种味道,建立这种感情链接。
以我自己为例,我女儿出生后八个月,我婆婆开始带她一直到两岁多,所以她跟我婆婆一直很亲近,依恋奶奶。别人都是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是由于小时候奶奶一直带在身边,两岁半时,跟我关系不亲密。从两岁半起,我们的感情才开始重新链接,刚三岁,他弟弟出生,她开始上幼儿园,自此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到现在。
我一直在弥补那一两年的缺失,尽量不让她感到缺失母爱。吸取了教训,儿子出生后我一直自己带到两岁多,才出去工作,孩子跟我就很亲,跟姐姐的性格也很不同。
所幸的是,儿子从小就开朗,就会带动女儿,让她没有那么执拗,作为父母,对两个孩子也是不偏不倚,这几年,女儿跟着弟弟也活泼起来,跟弟弟打打闹闹,一家人嘻嘻哈哈开玩笑,家庭气氛也很好,我也稍稍安心了些。
所以,在出生后到三岁前, 全职带孩子,你会惊叹生命的伟大,每天看到孩子的变化成长,跟孩子建立感情,那种内心的喜悦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三岁前和妈妈常常在一起的孩子,长大后犯罪的几率会少很多,这也是李玫瑾老师多年的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所以这段时间内全职陪孩子一定是值得,即使不能全职带,晚上也一定要多陪伴孩子。
(二)孩子三岁后,开始上幼儿园,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幼儿园,或者学校,从4点多下课,到晚上9点钟睡觉,真正在一起的陪伴时间,总共也不到5个小时。
关于这个陪伴时间,现在社会流行不同的说法,越来越多人在提起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是对比低质量而言,过去我们父母对我们的陪伴很多,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方法,陪孩子时间越久未必效果就很好,这几年来,很多全职妈妈屡屡崩溃,在全职带娃中越来越迷茫,这也是事实。
所以并非是跟孩子呆的时间越久越好,要看在跟孩子一起的时间内,你在做什么,孩子从你身上能看到什么,学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能让孩子看到我们积极向上的一面,看到父母的努力,他们也会自发去做好自己。
我两个孩子,我很孩子爸爸也协调好,谁有空就接送孩子,一般他接送得多,因为近,毕竟两个孩子,开销也是很大,一个人工作不够开支,我也要工作赚取收入,全职工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大学毕业,也想有一番自己的事业,也不想与社会脱节。孩子们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天天无微不至的陪伴照顾,反而都很独立,三四岁时开始,吃饭,穿衣,洗澡等各自都自己做,不用我们操心。他们也能感受到父母的努力和辛苦,也都挺懂事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