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李道宗的女儿,贞观十四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次年,唐朝和吐蕃和亲,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结成了姻亲之好。这一年,是公元641年。
二人成婚后,松赞干布一直忙于南征北战,夫妻俩聚少离多,也就是这个原因,文成公主并没有为松赞干布生下一儿半女。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并没有再婚再嫁,寡居三十一年,于公元680年去世。据传,在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曾经装疯卖傻苟活了九年,这一说法从何而来的呢?
这事正史上没有记载。松赞干布后宫是有几个妃子的。文成公主、蒙萨妃、尺尊公主。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没有儿女,只有蒙萨妃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做贡松贡赞。
(文成公主进西藏)
事实上这些都不是重点,按照野史记载其实记载的也不多),就是说文昌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以后,并不是正妻,而且一直受到其他妃子的迫害,特别是在松赞干布死了之后,几个妃子都联合起来,想把文成公主置于死地。而文成公主为了活命,不得不装疯卖傻苟活了9年。其实对于民间野史的一些记载信不了太多。因为这些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充满了自相矛盾。
文成主公的地位超越其他妃子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吐蕃人尊称文成公主为“赞蒙”,赞蒙是吐蕃赞普的正妻。
吐蕃史书对松赞干布几位后妃的评价并不多,但是都是关于文成公主的,对于其他妃子的记载没有只言片语,并且,文成公主享有被后世祭祀的特权,松赞干布其他后妃并没有这一特权,足见文成公主地位之高,远超其他妃子。
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后,专门为公主修筑了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
布达拉宫里面绘制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文成公主嫁去西藏的一些场面,这些壁画技艺精巧,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身临其境。布达拉宫里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另外还陈列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彩色塑像。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后宫中地位低下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说明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其实是备受宠爱的。
(巍峨的布达拉宫)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此外为了纪念她,还专门建了一个她跟松赞干布的石像,从这一点就看出,文成公主是受到吐蕃当地人的爱戴的。
不过由于松赞干布死时才三十多岁,属于是英年早逝,文成公主孤苦伶仃一个人守寡三十一年,婚后生活说不上美满幸福,这倒是大实话。但是她的婚姻的不幸,并不能作为地位低下的依据。
其实说起来,作为泱泱大国,当时唐朝的国力已经是非常强盛,为什么非要和吐蕃和亲,牺牲文成公主的幸福呢?
和亲的历史背景
这还得从吐谷浑这个国家说起。吐谷浑是吐蕃邻边一个小国,之前曾经被唐朝收拾过,后来变成了唐朝的附属,当然作为附属的条件,吐谷浑的国主也娶了一个唐朝公主。
吐蕃的国主松赞干布听说后就眼馋了,于是就派使节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这一举动唐突了唐太宗,心道你算老几呀,凭什么来娶大唐的公主?于是唐太宗就拒绝了吐蕃的要求。
说来也是巧,当时吐谷浑使者也刚好入唐面圣,吐蕃使者去后,由于事情没有办妥,害怕松赞干布怪罪,于是声称唐朝拒绝和亲是由于吐谷浑使者从中作梗。松赞干布当然很生气,于是便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搞黄了他的唐朝公主梦,出兵攻打吐谷浑。
很快,吐蕃便打败了吐谷浑,之后兵锋剑指唐朝松州,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以唐朝的强盛,当然是不受威胁,于是就派牛进达为唐军先锋,名将侯君集为唐军主力,应战吐蕃的军队。是役,牛进达的先锋部队先与敌军遭遇,在侯君集率领主力军还未到达的情况下,三下五除二就打退了进犯的吐蕃军队。
(松赞干布)
面对唐朝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松赞干布很快就认怂了,连忙派薛禄东赞向唐朝认罪,表明吐蕃从今以后愿意作为唐朝的附属国,并且献上厚礼,再向李世民提出和亲要求。唐朝的战略目的已达到,也扬了国威。为了彻底解决边境和平问题,李世民最终同意了吐蕃的和亲要求,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结语:当时的唐朝是很强大,其实是可以直接把吐蕃灭掉,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不过战争就必须要花钱,将文成公主嫁去吐蕃,不仅可以传播唐朝文明,还可以兵不泣血拿下吐蕃,也是一种选择了。强盛如唐朝是如此,其它朝代更不用说了。和亲是古代各个朝代都会存在的措施,不过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弱女子的身上,无论这个国家多么强大,都是一种悲哀!
万里长江第一桥,南通长江大桥-南通铝箔胶带生产质量如同其桥[天
世界第一斜拉桥南通长江大桥 今年,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南通将动工兴建主跨度达1088米的双塔斜拉桥,这是继日本主跨为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