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五年,為什么要在專升本上拼,而不試著再複讀一年努努力考個本科呢?第一學曆跟隨你一輩子,就算你以後又考了研究生,你的第一學曆依然是專科,是某某學院。也許有人說專升本簡單啊,不見得啊,專升本看名額多少,高考看分數,簡單都是相對的,而且對應的機會也不一樣,專升本的院校是有限制的,不是說你考的好了就能上個985、211,能學自己喜歡的專業,可以自行度娘專升本的院校,大多都是二本院校,在這不一一羅列,說到底專升本是為了拿一個文憑。不是說這個文憑不值得,而是要看你喜歡想從事什么工作,比如你想進體制,這個肯定有用,專科本科研究生都有不同的崗位,有本科畢業證機會就多很多。但如果你想直接找工作或者自己創業,學曆真的沒有那么大的影響,還是在於個人能力和魅力,學曆只是多給了你一點機會,而這份機會,你可以用同樣的一年去彌補。
歸根到底,大家做什么還是要提前做打算,很多選擇不是現在該做的,是你以前沒有好好規劃現在來為難你的,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自從大學瘋狂擴招的開始,這就代表這大眾教育普及時代的來臨。僅2018年一年,大學應屆畢業生就突破了820萬人。這也就意味著能考上一個本科並不代表著你真的就”聰明過人“,只能說你在每年千萬人競選中沒有被淘汰下來。擁有一個較好的學曆,則是你對自身能力的一種證明。
本科學曆代表著什么?
無論你是一本、二本還是三本學生,畢了業之後只會被貼上本科生的標簽(名校畢業生例外),這是一個新平台的起點,一個重新的開始。只要你擁有一個本科學曆就能與大多本科畢業的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重新競爭,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名校畢業又如何?你依然有機會超越他們。
這就像只有准許本科以上學曆才能自我表演的舞台,作為專科生你只能在台下看他表演,或許你認為你能比他更出彩,但是你卻沒有登台的資格。當然,目前這只能說是在部分工作崗位來說,如果是那種本、專都可展示的舞台來說,你有能力依然可以大放光彩。
但是按著目前社會發展的潮流,學曆等級的區分將會更加的森嚴,越級競爭將成為過去,只有同樣學曆的人才會產生競爭。高學曆可以從上向下找工作,而低學曆不能從下往上找工作。
讀了本科,你不一定能在大學學到比專科更多甚至能幫助你工作的知識和技能,但它是你向更高平台展示自我的入場券。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家裏長輩甚至是哥哥之類的是專科生但是目前發展的非常好,甚至超過了絕大多數的本科生。這當然是正常的現象,無論哪個學曆的人都會有幸存者偏差,你沒有學曆不代表你不能過好這一生,只是有了更高的學曆你有更高的機會過好這一生。
並且在過去幾十年包括現在,還沒有完全形成學曆普及性,很多崗位都招不到足夠擁有合格學曆的人手,那么,面對普及性教育愈發的未來數十年,還會出現崗位找不到人的情況嗎?
到時候只能不斷提高招聘門檻淘汰大批量低學曆應聘者罷了~
我是新與成商學院MBA徐友裕老師,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書的相關問題可私聊咨詢,對於職場上的一系列問答也可進行發問。
現在本科生已經很多了,更何況還有千千萬萬的專科畢業生,所以建議那些專科畢業生,假如有機會有條件的話還是要盡量的去參加專升本考試,假如足夠努力的話,可以上個本科院校,將來拿到本科畢業證。
本專科生也有就業途徑,只是就業途徑並不是特別的多。有的專科畢業生可以去城市裏面的辦公室做文員,不過這個一般也是特定專業的學生,可以去做辦公室文員;也有的專科畢業生去工廠裏面做一些簡單的管理技術方面的工作,比如說做質檢、技術、維修、組長、段長等職位,其實做這些的化工做方面的強度要比其他普通工人要小,而且工資方面要比他們拿的高,也是很劃算的一種工作途徑;某些專業的專科畢業生可以去參加公務員考試,但是因為這些考試中的職位限定的條件比較寬泛,這些導致這樣的職位競爭起來壓力比較大,往往也是比較難考的一種類型。
大學畢業最終目的是要找一份工作來養家糊口。專升本對每一位高職高專畢業生來說未必都是好出路,因為對大學畢業生來說,只有就業好了才是真正的好。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畢業後的出路較多,主要有簽約就業、自主創業、專升本深造、參軍入伍、參加招錄考試、出國留學、慢就業等幾種途徑,其中能養家糊口的一目了然。
所以,我認為專升本既不是多數學生畢業時唯一選擇的道路,也不是對所有的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都適合。專升本之路只適合於高職高專院校中那些學習能力強、專升本目標明確、勤奮努力學習的學生。而那些懂技術、會操作、善管理、肯吃苦的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最受用人單位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