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的大学,既是211的,又是985的,可以说影响巨大,是好多学子的梦想之地啊。
不知多少年之后,还要再评价一次,有一些可能出局,有一些新的学校可能入局。
我们国家具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是党的学校,人民的学校,政府的学校,国家的学校。
每一次的评价标准,都是由我们的政府制定,由我们的党制定,由我们的人民制定的。
我们国家的学校现代化的著名的几十所大学,也是369等,呈现金字塔状的分布。
一般来说级别比较高的学校,国家特别重视的学校,投入的资金,每年达到几十亿几百亿的学校,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学校,都是双一流的学校,都是国际一流的学校,这个不用怀疑。
下一次,让哪些大学新晋,又让哪些大学出局呢?这还真是一件烧脑的problem!
在上一次进入“双一流俱乐部”高校里,既包括原来的39所985高校,又新晋“郑、云、新”3所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共42所),另外就是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计137所。
出局的不知道。入局可能性大的倒是有几个。东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湘潭大学这些大学近几年发展迅速,而且综合实力也是稳步提升,国内影响力和专业机构对其评定和排名也是稳步上升,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也居高不下,长远看来,这些高校都是非常有潜力的。
这137所双一流高校中,有的大学虽然位列211工程建设高校,经过多年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按说综合实力应该足够强悍,但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却连一个A类学科都没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应该出局?
但是问题来了,你让这些学校出局,学校会干吗?师生会答应吗?地方政府会高兴吗?
你不让他它出局,别的实力派学校又要进来,只增不减,如何体现双一流“动态调整”的初衷?
从金融学科实力来看,西财金融与重庆大学的金融,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上,前者实力远远超过后者。尽管从学校整体而言,西财属于211,重大属于985,后者明显超过前者,不但是整体实力,而且是整体层次上,均有超过。然而,西财作为财经211专业院校,其财经方面的实力是比较强的,尤其是,西财的金融专业是它的王牌专业,在金融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比较深厚的实力;重大当然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但其优势领域主要在于理工科,其机械、汽车、电气、建筑、数学等专业都实力很强,影响较大,但在财经领域,则起步较晚,尚未能形成较强的学科及专业实力,至于在金融领域,至少在目前,依然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存在。
西财与重大在金融学方面的对比,正好属于前者的强势专业与后者的非优势专业的对比,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当然是前者要强得多。
西财金融,单纯从学科角度而言,其实力是全国top5,而且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领域均有比较深厚的积累。
尤其是近几年来,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扶植某些高校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可谓是下了血本,又是下发文件,又是到处挖人,又是拿钱猛砸💰。
而这些学校呢,也很争气,人家不仅有A类一流学科,而且又是拿国家级大奖,又是有杰青入选,不入双一流,也的确说不过呀?怎么办?
目前,西财金融主要是“3+1”的格局,以金融学院、证券与期货学院与保险学院这样三个专业的二级学院,再加上一个独立的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作为金融的根本。其中金融学院是学术和应用均很重视,属于综合性的大学院,主要专注于银行业的研究;证期学院则是一个年轻的学院,成立于2008年,主要专注于证券与期货等领域的研究;西财保险学院是国内唯一的一个大学下辖的专业的保险学院,以保险业为主要研究领域;西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则是国内唯一的以“中国”打头命名的大学下辖的二级研究单位,专注于综合金融的研究,是西财主要的金融研究机构。这样的“3+1”的格局,构成了西财金融的豪华阵容。
从学生培养的角度说,西财金融在金融、证券、保险这个大金融范畴内进行了足够的细分和深入,对于学生的培养,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进行多层次培养,在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学(CFA方向)、金融学(证券与期货方向)、金融双语实验班、金融理财实验班、保险学等多方面深入,多年来,培养了大量质量较高的毕业生。其本科毕业生,大致是三分之一会出国深造,多数进入世界知名大学;大致有三分之一在国内读研深造,不少人进入国内顶尖大学,比如,每年能保研北大清华的,往往都有20人以上,保研其他名校如人大、复旦、浙大、南开等的,也为数不少,更有不少人通过考研进入国内名校。
实在不行,我就把一些呼声比较高的大学,比如燕山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连同那些木有A类学科的大学,放到一个碗里,让他们抓阄,听天由命,咋样?运气好呢,就入双一流,运气差点呢,就下一次,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大家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