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大便里有血,是不是得癌症了?”
“医生,我大便带血,是上火了哇?”
经常有患者问这样的问题,但便血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啥子原因导致便血?便血会不会自愈?如果便血该怎么治疗?如何尽早发现?
今天,我们来详细摆一哈!
什么是便血?
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症状,可表现为大便带血,或仅出血而无粪便。便血颜色表现多样,取决于出血的量、部位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可为鲜红、暗红或柏油样。还有一种便血是隐性便血,由于出血量少,肉眼难以识别,仅在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
哪些因素可导致便血?
便血的因素有很多,可能由消化道局部或全身疾病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贲门撕裂、血管发育异常等。
下消化道出血:肠息肉、结肠癌、结肠憩室、血管畸形、内外痔、克罗恩病、肠结核、肠套叠、肠扭转、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白塞病、缺血性肠病、黏膜下肿物(如平滑肌肉瘤或平滑肌瘤)、感染相关性结肠炎等。
全身性疾病: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结节性多动脉炎、血友病、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等。
其中比较凶险的是下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导致全身失血症状,甚至休克。
来测一测你属于哪种?
鲜血便:便血多为急性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
粘液、脓血便: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
黑便: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胃和十二指肠。之所以将其称为“柏油便”,是因为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后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得粪便呈黑色,有时粪便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
隐血便: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
长期便血有哪些危害?
1、长期便血,很容易使患者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贫血。贫血较重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甚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
2、如果是女性,还易引发妇科疾病、孕期流产、胎儿发育不良。
3、同时,便血也是肠癌的早期信号,鉴于便中带血的情况与痔疮出血类似,一般人很难区分,加上一些人不够重视,使早期癌症被忽视而酿成悲剧。
有研究统计,我国直肠疾病发病率为59.1%。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40万,死亡近20万,几乎每30秒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其实结直肠癌早期发现可以进行手术根治,而每年进行大便潜血筛查就可以降低16% 的结直肠癌死亡率。
如果一级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大便潜血筛查需要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建议40岁后每年做次肛门指检,年龄超过50岁,每年或每两年进行大便潜血检测,每五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具体可以联系医生制定严格的筛查方案。
患者便血严重时会因失血量过大而休克,这些情况要特别注意!
需要看诊的情形包括:
· 初次发生便血或以往曾经出现但从未就诊过;
· 便血持续时间超过1-2日;
· 出血量令人担忧。
便血怎么办?
四川肛肠医院专家提醒,如果发现便血,千万别自我诊断为痔疮或者上火,一定要去医院。医生除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外,还会让你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来帮助诊断,比如粪便检查、肛门指检、一次性肛门镜检查、一次性套管直肠镜检查等,这几种方式既方便经济、又安全准确。
四川肛肠医院专家分析,便血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因。如反复便血的痔疮、肛裂患者,有时需要局部使用栓剂或药膏;癌症引起的便血需要根据病情分期,接受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结肠息肉,可根据大小及形态进行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总之,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