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岁数较大的老年人上街买东西,购物喜欢用纸币付款,简单快捷。因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操作原理不甚了解,手机内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功能搞不懂,支付方式与流程弄不清楚。总觉得使用手机支付过于繁琐复杂,支付时小心谨慎,生怕给对方多付款,又担心被别人骗了,把钱转走了,造成钱财损失。的确,老年人岁数大了,大脑记忆力下降,往往子女教会父母用手机付款,可是当面学会后面就忘记了,比不上年轻人的脑子灵活,记忆力强,好使,一学就懂。面对高科技产品心里没有底,有抵触情绪,也会产生一些恐惧感和排斥心理,这一切都属于很正常。毕竟,现在处于高科技时代让老年人们力不从心了!
你说的也没错。但这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老人们认为,钱,就是钱!不是其他。物质,可以代表钱,钱也可以买到物质,但必定是两个东西。使用微信支付,或者使用其他支付宝付账,都得使用手机吧?手机就相当于是钱包,但如果钱包丢了,钱也就没有了。而且有可能丢很多钱!不只是身边带的那点。这种事并不少。使用现金,一目了然,该付多少,该找补多少,都很清楚。按理说,使用现金比使用手机支付还要简单点!用手机操作你试试看有好几个动作吧?手机没电了,死机了,你不是在为自己用钱的过程中有意设置了一些障碍吗?还不说银行卡冻结了,突然事故手机无法使用了,你连救命钱都支付不了!算了吧,最好各用各的,互不干涉!也别说别人落后。行不?
我们家里四个老人,我父亲、母亲、岳父、岳母。
现在只有我岳母不会使用智能机,出门都要带着个小包,里边装着一两百元钱,用于购物使用。
像我父亲、母亲和岳父,基本上带着手机就出门了,从出示健康码,到简单的买菜付零钱,还有刷脸认证养老金,智能手机用的还是非常熟练的。
确实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年纪有些大了,本身也不识字,根本就无法掌握智能手机的应用。他们可能对于现金的依赖更多一些。
当人们熟悉了智能手机以后,发现手机越来越人性化。不一定非要认字,解锁用指纹,聊天用语音,现在甚至打字都可以语音转换。付钱进行指纹认证,连密码都不需要输入。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手机越来越依赖了。
相信再过10多年,刷脸模式越来越方便,甚至有的老年人连手机都不需要带了。
根据央行透露的一些消息,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通过对于纸币数字化的方式,全面实现交易的无纸化操作。
认为用纸币现金踏实,实在,而且有真实感,因为,钱是用汗,水,泪水,血水挣,攒,抠下的,而且支付过心。而手机支付快捷,方便,也是潮流,是l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但人,总认为是缥的,不知在用谁的钱,而且钱来钱往象、无感觉,好像进百,千,万,几十万都没有高兴气,划出去也一样,没感觉,心不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