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早上刚被气的血压200,出门问他要不要零钱,恶狠狠的摔门出去说来不及了,那你倒是早都几分钟啊,从6.40开始穿鞋,一双鞋穿了整整20分钟,不论好话坏话一句话不让说,何止心累
书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秋子的一大心病,就起她的大儿子克己总是长不大,让人不放心。克己爱哭鼻子,不够稳重,比起其他同龄孩子显得特别幼稚。
有一次,秋子在家附近被一辆摩托车撞到扭伤了脚,需要卧床休养一周。当时,她的情况就连上厕所都要借用大儿子的肩膀。那段时间正好碰上她丈夫年底结算天天加班。她不禁仰天长叹:“这下家中可要乱成一团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担心和悲观预测被完全颠覆了。那个一直让她觉得靠不住的大儿子不仅晚餐做了咖喱饭,还妥妥贴贴地把小妹妹哄上床睡觉,甚至还备下了晚归爸爸的啤酒和下酒菜。
最近,我发现7岁的儿子Coco像变了个人,之前乖巧懂事他不知道哪里去了,现在动不动就顶嘴,做事情不配合,总是提无理要求,凡事总跟我对着干,上课容易走神,作业潦草,粗心大意,频频出错。我很困惑,为什么悉心调教了七年的孩子,突然变成这样了?
翻阅大量书籍,我发现,原来孩子是进入了“儿童叛逆期”。
人有三个叛逆期,2-3岁时出现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称为“宝宝叛逆期”;7-9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12-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老舍先生在他的小说《牛天赐传》里对“儿童叛逆期”的孩子有过一段生动的描述:
“黄绒团似的雏鸡很美,长齐了翎儿的鸡也很美;最不顺眼是正在换毛时期的:秃头秃脑翻着几根硬翅,长腿,光屁股,赤裸不足而讨厌有余。
小孩也有这么个时期,虽英雄亦难例外。‘七岁八岁讨狗嫌’,即其时也。
因为贪长身量而细胳臂蜡腿,脸上起了些雀斑,门牙根据地作‘凹’形,眉毛常往眼下飞,鼻纵纵着。相貌一天三变,但大体上是以讨厌为原则。
外表这样,灵魂也不落后。正是言语已够应用的时候,一天到晚除了吃喝都是说,对什么也有主张,而且以扯谎为荣。精力十足,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翻着跟头睡觉;只要醒着手就得摸着,脚就得踢着,鞋要是不破了便老不放心。说话的时候得纵鼻,听话的时候得挤眼,咳嗽一声得缩缩脖,骑在狗身上想起撒尿……”
从有孩子那天起,母亲就失去了自我,每天上班挣钱操持家务,做饭,洗衣,打扫房间,人情往来……还要教育陪伴孩子,婆媳关系等等容易吗,做女人难,做母亲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