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数人在出现大便出血症状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痔疮所致,殊不知便血除了可能是痔疮引起,也有可能是很多其他疾病所致,比如肛裂、肠息肉甚至大肠癌等。这就需要人们懂得对便血做好识别,以防误诊误治耽误病情,造成更大的危害。
便血!究竟是谁惹的祸?无锡东方肛肠医院肛肠科医生介绍如下:
1、消化道疾病: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红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红,则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2、痔疮:便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出血量可大可小,或便纸带血,或点滴而下,或呈喷射状。
3、肛裂: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血,新鲜肛裂便后有肛门剧烈疼痛。
4、肠癌:便血呈鲜红色,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5、息肉: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6、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
察“颜”观色,无锡东方肛肠医院为您揪出便血“幕后黑手”
鲜红色: 便多为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
1、痔疮:内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
2、直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和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脓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观较稀薄,有时含有大量黏液。脓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恶变及炎症。以下是几种常见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黑便: 是指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称为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症状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黑便,往往伴有呕血、心悸、乏力、贫血等其他症状体征。
无锡东方肛肠医院肛肠科医生提醒: 便血的危害大,不仅容易造成贫血、直肠恶化等危害,还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便血,切忌盲目自我治疗,及时到专业肛肠医院进行诊疗才是消除便血的较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