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明明是有責任感、愛家人、肯付出、任勞任怨、心地善良、勇敢擔當的人。但這些美德、優點都被“愛生氣”給掩蓋了。不僅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和讚揚,甚至還得到很多誤解甚至敵視。
挺冤的。
愛生氣的朋友,有時候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場景,對於自己像萬丈溝壑,難以逾越,做不到不生氣。而有的高人,麵對同樣的場景,卻能輕鬆愉悅地處理。
下麵,我們就來看看生氣是怎麼回事,然後看看如何擁有更多開心。
愛生氣的朋友,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但是,同時也會認為,自己生氣,是因為可氣的人、可氣的事太多了,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
這個想法本身,是個誤區。
那到底什麼導致我們生氣呢?
生氣是對無能為力的憤怒。
舉個例子,輔導孩子學習,是很多家長的“情緒失控現場秀”。很多平時性情溫和,穩重儒雅的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也會上頭。血壓也升高了,孩子也不可愛了,自己也不淡定了,甚至很多吼叫打罵。
可是平心而論,孩子如果能做到我們期望的樣子,成熟、自律、反應敏捷、溝通流暢......,那孩子就不是一個孩子了,而是一個成年人了,還是非常優秀的常年人。
所以,當我們平靜的時候,理性思考,會覺得“這確實不是生氣的充分原因”。
不管是乾體力活還是乾腦力,活在年輕的時候,都要想辦法多掙一點錢。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有錢人的日子一定比冇有錢要好過。
生活中很多不高興的點都在於缺錢。
那什麼是生氣的本質原因呢?
讓我們如此生氣的,是我們對處理某種情況缺乏方法。比如,當孩子、伴侶、同事做了一件不符合我們預期的事,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妥善溝通、積極處理,因為不知道有什麼正確處理的方法,非常著急,因急而氣。
舉一個有點極端的例子,我們可能都在生活中見過,聾啞人在遇到緊急事情的時候,用打手語、做表情等各種方式傳遞信息,但依然無法表達清楚的時候,他會由急變氣,非常惱火,這些惱火也許會發向對方,但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
想要接受這個觀點不太容易,因為人性本身是不願意否定自己的。但良藥苦口利於病,愛生氣的朋友不妨琢磨一下其中的道理。
嘗試去看見自己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因為看見本身,就是一種覺察,而覺察,是照亮自己的一束光。
遇事要三思,三思為一,要冷靜頭腦分析人事情,口要穩十五秒注意了人身與事情的由來,才能開□,三思為二,在身心有著一定境界,把心穩住,靜心而觀才能辯彆事情的對與錯。三,意要隨心而變,不能用感情或者自己的思維而張口就說。以免把事情搞成複雜化。
可能我們人都有著急躁的脾氣,可能遇到事情控製不了,激化了事情的複雜性。因此我們要學會心靜三思,要有一定的時間性。彆人對我如何,要以三思學會不生氣,少生氣,自我保護好心態,心態自己的調整,本身我們的煩惱執著很深,要慢慢的改習,看一些樂觀的書,遇見事情要冷靜,把煩惱變為智慧,才能保護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