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乳腺由乳腺腺体、纤维组织、皮肤和脂肪四部分组成。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腺体上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以女性占据绝大多数,约占其中的99%。从这个意义上讲,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公敌”。那么,在中国古代有乳腺癌吗?已历三千余年的中医,在治疗乳腺癌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呢?
乳腺癌,乳岩是其前世
在中国古代历代医书典籍中虽然没有“乳腺癌”三个字,但是有“乳岩”这样的称谓,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云:“乳岩,此毒阴极阳囊……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乳岩》:“乳岩初结核隐痛,肝脾两损气郁凝”。
而当下乳腺癌患者常常以乳腺肿块为首诊,且乳腺肿块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伴隐痛或刺痛,这不雷同于“如山岩”、“结核隐痛”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乳岩就是乳腺癌的前世。中医治乳岩的宝贵经验及独特诊治方法仍然有意义。
乳腺癌,肝脾衰弱导致
既然,乳腺癌是乳岩的今生。追溯中医学中有关乳岩的诊治的理论与经验,对乳腺癌的治疗无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女科撮要》曰:“乳岩属肝脾两脏郁怒,气血亏损。”《外科证治全生集》曰:“(乳岩)是阴寒结痰,此因哀哭忧愁,患难惊恐所致。”
“乳岩属肝脾两脏郁怒”,明确指出乳岩在病因病机方面,由“肝脾两脏郁怒”造成,由此可见肝脾两脏之脏器功能盛衰对乳岩形成有影响;又乳岩是“阴寒结痰”“哀哭忧愁”所致,为情志伤肝脾。乳腺癌与肝脾密切相关,肝脾衰弱导致了乳腺癌。
乳腺癌,治宜疏肝健脾
既然主要是五脏中肝脾二脏功能衰弱导致了乳腺癌,那么在治疗上就应以“疏肝健脾”为治疗总则。关于乳岩的治法,历代中医名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肝脏的就有疏肝清热、清肝解郁、养血调肝等;脾胃常为一体,针对脾脏的有健脾和胃等。
肝主疏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他诸如益气养荣、清气化痰、大补气血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乳岩也行之有效。此外,还可用敷贴法、艾灸法等治疗方法,达到对乳岩的“解郁结,益气血,治其本”的目的。针对肝脾二脏“情志疗法”亦可采用,也有效果。
乳腺癌,中医治疗优势
除了“乳岩”外,乳腺癌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之中,还有很多别名,比如“乳石痈”、“翻花奶”、“乳疳”、“石奶”等等名称。对于这些疾病治疗方法的收集整理并试用于临床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独有优势,中医的这种兵器库资源是西医三板斧无法比拟的。
在治疗乳腺癌方面,与西医的手术“一切了之”、放化疗“一杀了之”不同,中医更加强调整体观念,全方位调节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此外,对于西医手术及放化疗造成的毒副作用,中医也有突出优势:可以减少术后复发转移、
减轻放化疗痛苦、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