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宅家的全国人民靠网购“续命”。抢购物品也随时间不断变化,从口罩、消毒液、护目镜到感冒药,以及粮油米面、生鲜食材等生活必需品。2月5日,京东平台大数据显示,除夕至初九的短短十天内,京东为全国消费者送达1.9万吨主粮、590万升食用油、1.5万吨生鲜、1500万包方便面。
米面成交额初五达到峰值
除了健康防护用品,粮油米面的成交额也暴涨。除夕至初九,相比于去年春节,全站包括米面粮油及乳制品等在内的民生类商品成交额增长154%。其中,米、面成交额分别增长5.4倍、4.7倍,京东共计为消费者供应约1.9万吨米面杂粮。
方便食品自然是备货首选。据了解,京东平台方便食品成交金额增长3.5倍,卖出超1500万包方便面。此外,饮用水增长1.54倍,食用油增长1.43倍、乳制品、海鲜水产增长都在1倍左右,仅食用油供应量就达到590万升。
值得关注的是,粮油米面的需求曲线并非直线上升,而是呈波状。今年春节期间,用户对米面的需求从初一开始激增,初二的成交额达去年的15倍,直至初五达到峰值,然后逐日下降。其它粮油类产品也基本类似。
猪肉最热销 涨超10倍
线下需求转至线上,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生鲜线上成交量猛增。京东大数据显示,生鲜采购的高峰期是初一至初三。尤其是初一至初三期间。整个春节期间,京东生鲜成交额同比增长215%,售出1.5万吨生鲜产品。
据京东平台数据,猪牛羊肉和禽肉蛋品的成交额同比都超过了400%。其中,成交额增长最高的产品是猪肉,同比去年春节增长超10倍;蔬菜成交额也同比增长近450%。
重庆海南广东买买买增速挤入前三
此外,从地域来看,今年春节整体成交额增长最快的地区是重庆,同比增约400%,其次是海南、广东、浙江、辽宁、四川。
春节期间无法走亲访友,异地订单随之增多。其中发往福建(增长98.64%)、海南(增长93.58%)、广东(增长82.62%)、浙江(增长62.67%)和四川(增长62.1%)等省份的订单数增长速度位列全国前五。从品类来看,医药保健、处方药等健康卫生产品的异地订单销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明显,分别达到161.6%和407%。
另一种异地订单则是由老家发往大城市。如作为人口输出大省,四川的反向订单主要发往重庆、广东、上海等省市,今年春节发往上述地区的订单总数同比增加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