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始于1998年的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以汇聚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翘楚的一年一会,为中国经济大势增添思想底色。特斯联CEO艾渝受邀出席并发表演讲,与华为公司董事徐文伟、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等企业代表一同展望在新时代下,民营企业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曾提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由要素(资本、劳动力)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来解释。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之年。中国企业从自身出发,抓住新技术变革的历史机遇,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实现破局重生,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特斯联CEO艾渝在第二十一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发表演讲
艾渝认为,未来要保持经济的进一步稳步发展,首要的方法就是通过新技术实现经济转型和效率提升,这其中数字化转型是必要要素之一。而随着5G商用步伐的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将加快。生产要素将从“路上跑”进入到“网上跑”的新阶段,如果过去十年的网是互联网的话,随着从To C向To B、To G的大转型,现在和未来的网将变为物联网。
这一观点得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俏院长的认同,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高速增长阶段(工业化进程)结束之后,如何保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就是再工业化。
在这一过程中,场景、数据成为了激活新动能的关键。也正是看到这一趋势,艾渝带领的特斯联在四年前开始布局,选择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面向传统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通过场景数据化、数据网络化、网络智能化和决策自动化的闭环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这既是在技术革新浪潮中的顺势而为,也在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迈进贡献创新力量。
变局:从“流量+用户”到“场景+数据”
当前,中国经济越发展的数字化特征愈加明显。以数字产业化为基础、产业数字化为主题的经济活动,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最终助推经济发展。
艾渝在论坛中表示:相较于互联网、金融等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更多的生产制造等传统行业,线下场景多、数据采集难度大,数字化转型面临更多挑战。特斯联以“云-雾-端”的业务架构帮助传统行业将生产流程和线下场景数据化,进而实现智能化的效率提升。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摄像头、Titan机器人等组成前端感知、认知渠道;结合边缘计算搭建更接近场景的数据处理中心;最终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构筑起匹配场景需要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以零售场景为例,特斯联帮助T11等新零售实现了改变。通过基于自主研发的NanoCell模型,平台可以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客户更高效的运营和提升坪效比,在T11的实际案例中,仅和牛一项产品的销售额就提升了四倍。艾渝发现今天在各行各业线上、线下融合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新技术在匹配新场景,只有具备场景根基的数据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深耕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艾渝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带领特斯联从零开始到今天在中国84座城市落地了8500余个智慧项目。得益于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贡献和对产业升级的深刻洞察,艾渝也获评2019年《哈佛商业评论》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先锋人物”。
科技正在驱动价值链的重塑。未来的20-30年,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是大势所趋,中国也将迎来从信息化产业周期进入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时代,而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依然是基础,没有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收割流量、收割用户,到了现在的智能化时代,开始收割场景、收割数据。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不管你是什么行业,场景、数据将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对提升效率有极大的帮助。”艾渝说。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对于技术型企业找到关键场景,还是传统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都是关键。新的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必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助力的。场景代表实体的物理空间,而数据和技术代表数字的虚拟世界,二者的相加相容,即是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由此可见,对于场景的理解和数据的应用将成为未来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场景服务商特斯联来说,正是要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
今天,中国经济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要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有望成为世界标杆。艾渝也表示,虽然摆在我们面前有很多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希望与契机,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发展上领先的“中国方案”。在内部内需有压力的时候,我们期待能跟更多企业一起“走出去”,把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和能力输出到全世界,来实现我们自己的经济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