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46年的老国企潍柴,从20年前的濒临破产到而今成为千亿级企业,迈向世界500强。这是如何做到的?
12月3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潍柴集团,了解潍柴的自主创新之路。
现在,作为一家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潍柴在全球拥有动力系统、商用车、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金融与服务六大业务板块。
在全球打造了协同并进的产业布局,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将资本之轮驶向欧美地区,通过欧洲并购“三部曲”和北美“二重奏”,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林德液压,美国PSI和德马泰克进入潍柴大家庭。
“近20年,潍柴走完了许多国际公司百年积累跨越的道路,创造了销售收入增长38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7%的‘潍柴速度’和‘潍柴奇迹’,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7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跟随讲解,记者详细了解潍柴的发展历程、产业布局及战略规划。
在潍柴二号工厂,工人正在进行作业,车间一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月度目标、当日工作量及进度。这里是“蓝擎”发动机的制造车间。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企业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
2005年,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在潍柴诞生,彻底终结了中国重卡长期依赖“外国心”的历史,开启了自主创新的时代。
“李森喷油器及高压接头自动压装单元”“夏学军气缸盖主螺栓自动拧紧单元”……记者看到,在这里,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技术革新设备随处可见。从年产千台到20万台,从战略新品到主打产品,从新兴业务到中流砥柱,“蓝擎”制造基地累计产出高端发动机百万台,为中国重型商用车注入强劲动力。
潍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商用汽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基地,建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潍柴还在中国潍坊、上海、西安、重庆、扬州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并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搭建起了全球协同研发平台。
2018年,潍柴集团凭借“WOS质量管理模式”以制造业组织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潍柴立足山东半岛丰富的氢能资源,发挥自身装备制造及燃料电池的全产业链条优势,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商用车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建立国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创新链和产业链。截至11月底,在潍柴的助力下,山东省已建有3座撬装式加氢站、1座固定式加氢站,在潍坊、聊城、济宁、济南设立公交运营专线7条,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100多辆,成为全球氢燃料公交线路最密集区域之一。
70多年来,潍柴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打造了持续成长的千亿级集团,走出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潍柴通过创新全球研发体系,实现了技术共享、全球研发、协同生产,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完)
万里长江第一桥,南通长江大桥-南通铝箔胶带生产质量如同其桥[天
世界第一斜拉桥南通长江大桥 今年,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南通将动工兴建主跨度达1088米的双塔斜拉桥,这是继日本主跨为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