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肺癌案例持续增加,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更排行第一。 究其原因,与肺癌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属第3期或第4期,病情渐趋复杂之余,治疗亦变得困难,令死亡率高企。其中第三期患者虽未至晚期,但却未必能接受手术,治疗选择受限,幸而,近年医学界引入了“免疫治疗+电化疗”的治疗方案,明显提升治疗成效,有望延长存活期,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要为肺癌患者制订出适切的治疗方案,必先了解癌症的类别和分期,“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约80至85%个案属非小细胞肺癌,而10至15%则属小细胞癌;前者可再细分为腺癌、大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
肺癌分期影响治疗策略 早期可用手术处理
至于期数方面,李医生亦简单解释了不同期数的分别。不同期数代表着肿瘤的情况,分为第1期、第2期、第3A期、第3B期及第4期,第1期代表肿瘤位于肺部内;但至第2期,肿瘤便开始扩散至附近的淋巴结;第3A期则指有更多肿瘤扩散至同一边肺部的淋巴结,而第3B期就指肿瘤扩散至另一边肺部的淋巴结;假若进展至第4期,就指肿瘤已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份,如脑部、肝脏、骨骼、肾上腺等。
针对上述不同期数的肺癌,医生会安排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第1期及第2期的早期肺癌来说,由于肿瘤尚未大量扩散,故在可行的情况下,通常会安排手术切除肿瘤;针对开始扩散的第2期患者,则有机会在术后再采用辅助性化疗,如未能完全清除肿瘤,或需配合辅助性电疗。”李医生说。
第3期肺癌很常见 惟病情与治疗却变得复杂
一旦病情进入第3期,由于肿瘤开始大量扩散,病情因而变得复杂,治疗亦同样变得复杂,故医生需结合不同治疗方法,及按需要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先后次序,其中较常见的方法为先以化疗或电疗缩小肿瘤,再视乎实际情况评估能否采用手术切除,其后以辅助性化疗或电疗,清除剩余的肿瘤。
手术非人人可用 术后亦需跨越重重难关
不过,踏入第3期的患者,手术未必人人适用,“其一是患者身体状态不许可 ,如年纪老迈的长者身体较虚弱,未必能承受得住手术的创伤;而事实上,根据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数据统计中心的数据指出,本港每年肺癌的新症个案一直以65岁或以上的组别占最多,相信未能接受手术的患者大有人在;其二是患者在术前的心肺功能不足,或是肿瘤无法单用手术切除,此类患者便只能单纯利用电化疗处理。”李医生解释。
不过即使患者能接受手术,李医生指出术后亦需要面对不同难关,“手术始终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和风险,需时复原,尤其是长者,有机会大伤元气;而且术后并不代表一了百了,患者仍有一定死亡风险,如进行切除肺叶手术30天后,其死亡率范围约为2至3%,而患者的生活质素亦会受到一定影响,无论是患者,还是照顾者,生活上也会面对不同变化和压力。”
如此一来,手术的可能性在第3期患者的身上又进一步收窄,只余下电疗和化疗可供选择,但最近就有国际大型研究结果打破此困局。
国际研究:免疫治疗用于三期肺癌患者疗效理想
李医生引述最新的PACIFIC研究指出,在目前已在本港注册的四种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及PD-1抑制剂: 纳武单抗Nivolumab、匹博利组单抗Pembrolizumab)之中,其中的度伐利尤单抗被证实用于第3期肺癌患者身上有明显理想的疗效,为第3期患者迎来手术以外的一条全新出路。
“此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与安慰剂对照的第三期试验,于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进行,对象为肿瘤未能切除的第3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接受了同步的电疗及铂类化疗,而其后病情未有恶化。研究人员将这713名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患者,以2:1的比例并1至42天内分为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及安慰剂疗程两个组别作研究。”李医生说。
度伐利尤单抗的整体存活率、无恶化存活期均有明显优势
李医生续指,研究人员发现度伐利尤单抗组别的整体存活率明显较安慰剂理想,前者的12个月整体存活率达83.1%、24个月整体存活率亦达66.3%,相比安慰剂组别的75.3%及55.6%为高。不仅如此,度伐利尤单抗组别的患者,其死亡风险或病情扩散时间亦明显较长,中位数达28.3个月,比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的16.2个月延长1年。“截至2018年3月所得的最新数据,度伐利尤单抗组别的无恶化存活期中位数达17.2个月,比安慰剂组别仅有5.6个月长三倍,反映其疗效十分理想。”
李医生为如此出色的研究成果感到十分鼓舞,指若第3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种种原因未能接受手术,在接受电化疗后不妨考虑加上免疫治疗的可能性,以望延长存活期。
为了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进一步蔓延,全国各地发布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暂时停止部分口岸的(部分)服务,暂时关闭西九龙高铁站,并规定所有从内地进入香港人士,包括香港居民、内地居民及其他旅客,需强制接受检疫14天。此外,内地也暂停发出香港个人游签注(即自由行签注)。在无法前往香港看病的情况下,视频远程会诊是获取香港专家第二诊疗建议的首选方式。
香港远程会诊是指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让患者和及家属足不出户即可与香港医疗专家通过视频/电话等手段进行面对面沟通,让权威专家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历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第二诊疗建议。
微信:hkwaion 咨询电话:00852-60660160(香港) 免费咨询电话:400-128-2066
香港总部:香港沙田乡事会路138号新城市中央广场131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