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韙,中醫藥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委員,中西醫結合會腸胃專委會委員,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副主任委員、執行主編。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幾十年,曾獲發表論文352篇,中華醫學雜志發表論著十餘篇,對胃糜爛、萎縮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胃竇炎、反流性胃炎,慢性乙肝、大三陽、小三陽、丙肝、肝硬化、酒精肝、肝硬化腹水、脂肪肝等診治卓有建樹。
擅長領域
陳韙醫師在脾胃方面診療經驗豐富,功底深厚,在各種胃病、胃炎、萎縮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等領域有獨特的診療方法。擅長治療胃病、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乙肝、甲肝、丙肝、大小三陽等疾病。特別是在胃糜爛、萎縮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胃竇炎、反流性胃炎、肝炎、乙肝、大小三陽等疾病康複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
個人榮譽:
中醫藥學會理事
中華醫學會會員
中國醫師協會會員
中國腸胃病協會會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腸胃科學分會會員
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副主任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會員
中醫世家陳韙提醒各位胃病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俗話說:“十人九胃病”可見胃病是很常見的病,也是很難徹底治愈的病。但好端端的胃,為什么會生病呢?
我們的胃,就像是一個處在中遊的大湖,食物經過口、咽喉、食管順流而下,經過胃留下營養成分,再流入下遊的腸道中。胃吸收了食物的精華,並把這些精華輸送到全身,使它們得到滋養。因此,胃對我們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胃生病了,好吃的東西都吃不下,人生也失去了很多樂趣。
但生活中,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習慣,一時的貪念欲望,難以受控情緒波動和錯誤的健康觀念,都使得我們的胃四面受敵,備受折磨。
飲食不科學,對胃很有害味道過重、過冷、過熱的食物、調料,容易刺激胃黏膜,造成胃病。
飲食過於燥熱,會使胃的津液受到損傷,使胃內環境變得幹燥,就像幹涸的河流,食物腐熟傳導困難,發生交通阻塞
偏嗜肥甘食品,會影響胃中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導致消化功能減退,而引發胃病。
長期使用脂類含量過高的食品會導致肥胖,也間接影響胃的消化功能。肥胖者還應注意,過食油脂容易誘發膽囊炎。
長期嗜酒。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可導致胃的溢性充血和炎症,呈急性胃炎狀態;而持續高濃度的酒精刺激,則可發展至胃出血或誘發胃潰瘍出血等。
嗜濃茶和咖啡。咖啡會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促使胃黏膜充血,有潰瘍病的人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會使症狀加重。濃茶亦能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導致胃黏膜損傷,飲食偏食、無節制、無節律,吃飯時喝湯過多等。
很多藥品對胃具有刺激作用,而且很多服藥的方法對胃也會產生不必要的損傷。如經常服用易刺激腸胃的藥物,過用苦寒藥物,濫用補藥,將不可聯用的藥物同時服用,大把大把地服用藥物等等,其結果是身體沒治好,胃卻先病倒了。
胃其實是我們生活的縮影。如果我們生活上雜亂無章,胃也就會生出各種各樣的病來,有人說,胃病自己會好的,不需要治療,也有人說,胃病很難治療,要根治是不可能的。其實,這些看法都很片面。有了胃病,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要等到病情嚴重了才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