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杀四虎,武松只打一虎。武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死一只老虎。李逵却在沂岭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杀了老虎一家四口。
打罢老虎,武松浑身散架,想把老虎提起来,手脚却“都苏软了”。李逵却跟杀了几只猫一样,掩埋了老娘,还爬到另一座岭上,在泗州大圣祠借宿了一宿。
无论从与老虎搏斗的过程,还是所毙老虎的数量,以及体能的消耗,武松都不是李逵的对手。假如以对战老虎的事来比较,武松还真的干不过李逵。仿佛,四个武松都打不过一个李逵。
后来,解珍、解宝兄弟在登州城外射死了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施耐庵没写明是那种老虎,但从登州府限期捕杀大虫的文告来看,这只虎也是一只伤人的猛虎,因而,惊动了登州知府,像阳谷县令那样,责令猎虎捕杀。
想必,这也是一只白额吊睛猛虎吧。武松、李逵、解珍、解宝都是山东人,即便有朋友一定要把武松争到河北去,那只白额吊睛猛虎却争不去,武松跨省追杀,在山东境内打死了这只猛虎。所以,同是山东境内的猛虎,当然也就是一个大家族了。
江西信州的猛虎则不同,除了白额这个老虎的标识外,这只猛虎是锦毛虎,只是吓吓洪太尉而已。大概这只虎是张天师驯化了的,或者是幻化出来的,不吃人。
李逵杀了四只白额吊睛猛虎,自然要比打死一只同品种老虎的武松要牛得多,解珍、解宝则根本没有跟老虎交手,是一支自动触发的药箭把老虎射杀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依据与老虎过招的经历与数量来衡量武松、李逵之间的实力呢?
武松、李逵分别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老虎
以对战老虎而言,真的需要四个以上的武松才能打得过黑旋风吗?且让我们回到文本中,看看这两人是如何与老虎厮杀的。
《水浒传》中,总共有四处写到了老虎。第一次是洪太尉在龙虎山遇到的那只白额锦毛虎,毫无疑问,这只虎楔出来的是锦毛虎燕顺。此处不说文本背后的隐喻,单说《水浒传》中的老虎,也就是纯写为野生动物的山中之王。
第二次,就是景阳冈被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这只虎,施耐庵也做了交代,说是一只白额吊睛猛虎。
然后,就到了沂岭惨遭李逵灭门的四只老虎。这四只虎又是什么品种的虎呢?施耐庵其实也写得很清楚。李逵先杀了两只小老虎,又把腰刀插进了母大虫的粪门。那母大虫负痛逃跑,李逵正待要追赶时,一阵风过,书中写道:“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哎呀,这只公虎竟然跟武松在景阳冈打死的那只虎是一个品种,都是《水浒传》中最凶残的伤人大虫。也就是说,李逵杀了四只白额吊睛猛虎,武松才打死一只。谁更厉害?
施耐庵先以喝酒展示了一个与柴大官人庄上完全不一样的武松,连喝十五碗酒,完全把武松的英雄豪情展露无疑。而当店家告诉武松,山上有一只猛虎,已经伤了三二十条性命,武松仗着酒劲根本就不信。
武松不信,店家非要说有,这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了。接着往下看,情节步步推进,仿佛一部悬疑剧,施耐庵紧紧扣住了读者的阅读欲,把细节渲染得极为精致。
武松毫无顾忌地往景阳冈上走,看到大树上写着的冈上有猛虎的警示,武松犹自不信。武松不信,大概读者此时应当信了,就看武松接下来会干什么。
说话间,武松来到了一座山神庙前——注意,但凡好汉们要干那惊天动地的事情,几乎都会出现寺庙之类的符码,李逵杀虎前后,不是也去过泗州大圣祠吗?
在山神庙前,武松看到了阳谷县的告示,才知道冈子上果然有猛虎。此时,武松也有点害怕了。武松想折返回酒店,又怕店家笑他。于是心怀侥幸,硬着头皮上了景阳冈。
假如武松没在冈子下喝酒,即便是在山神庙前看到了告示,恐怕也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不过,武松急忙赶路,一口气走过景阳冈,那就不一定会有武松打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