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父母关系不和,我由奶奶一手带到8岁。父亲住单位,经常见不到他。母亲带着弟弟,见得更少。好不容易父母亲相聚在一起,印象里也是经常吵架与打架。
这种家庭局面的形成,我父亲要负很大的责任。虽然他是一个仗义耿直的人,但家庭观念淡薄,喜欢结交外面的狐朋狗友。虽然中老年以后,父亲的人生观念与家庭观念彻底改变了,但对我造成的心理伤害,影响了我很多年。
在我8岁那一年,终于回到了已经和好的父母身边,但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他们像陌生人,尤其他们的很多无意识行为,我都会认为他们更爱弟弟,而我只不过是一个过客。
正因为这些原因,我变得极其敏感、自卑。虽然学习成绩好,也没有因此而树立自信。
人只有经历过失望、失败的痛苦过后,才会意识到:信任别人,指望别人给自己带来成功和幸福,是十分幼稚可笑的。
从人的行为本质看,人都是从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出发而采取行动的。而这些行动或许会有“为他人”的主观意志,但是,生活不会按照人的意志转移。所以,许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或者好心办了坏事。我相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都可以找到如此情状的实证。
从人的本性看,绝大多数人,都有自私的本能。即使主观为他人的人,在遇到客观阻碍的时候,也会在阻碍面前犹豫或退后。
首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家庭出身,世界观,智商情商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最多是相似。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很不合理。比如,做父母的没有受过高等的教育,没有当成学霸,然后就希望自已的孩子成绩好,当学霸。这其实是一个不成熟的希望。自己做不到,要求别人做到。这不是不讲理?
第二点:各人的立场不一样,每天经过来的事不一样。如: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同事之间。我们都希望对方对自己好一点,能帮我就多帮我,每天对我笑…………。我们又不是对方,我们也不知道对方遇到了什么。我们怎能要求对方事事都如我们所希望的?
有些当老婆的,自己事业工作一般,却希望自己老公能事业成功,工作优秀。而有些当老公自己管一会孩子就嫌烦,却希望老婆带孩子带得每天开开心心,不抱怨不发脾气。这也是不讲理吧?
第三点:每个人心里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因为帮别人做了什么事,而对方却没有感恩接受或者回报。就感到受挫折受伤害,而恼羞成怒,或者抑郁难过。
可是,你心里的好和有价值,在别人心里却是不好和一钱不值。
最常见的是,恋人之间。开始关系很好。后来分手了。被动分手的人心里就不平衡了。好久想不明白了。我对你这么好,我们原来关系这么好,怎么说分手就分手?
应当承认:为了拯救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英雄,有!但是,极为少见,也需要基础,一旦基础失去,即使做了好事,也会被当成坏人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机会与英雄零距离接触的,否则,都有可能成为英雄。比如: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的英雄,多不是个体的,而是群体的。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从众的。
而人在成熟的时候,就变得冷静多了 他不仅已把问题看得很透,而且,很会思考:我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他人若是不认可我,或者他人若是不在了,我的希望就没有了。如果我流血又流泪,岂不比窦娥还冤枉吗?如此成熟的人,谁还敢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呢?
真正的性格改变是在读大学以后。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知道克服自己的缺点只有靠自己。所以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学生社会活动等方面,我都努力追求上进,并因此获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校级干部、校园十大明星等。
经过一些历练,我也深刻认识到,乐观自信的人,大家都比较认同。真正的幸福、开心与快乐,才会自然地在脸上绽放。
其实,性格内向忧郁的人不见得不乐观、不自信,相反有时候还有一种另类的美。但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阳光与笑脸洒在脸上,如沐春风一般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乐观与自信之美。
这种美的形成,一定是建立在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风雨历练后愈挫愈奋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能在某些时候取得一些成绩与成功,则会更加坚定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