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相对论的正确与否,用中国的俗语: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入手。要怎么用经典理论来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呢?光有波粒二象性,就分别用波动性和粒子性来分析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看看经典理论能不能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吧!
一、用超声波来做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超声波具有束射性,频率越高束射性越好,超声波具有折射能力,所以用超声波进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没问题的。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温度密度等物理状态有关,不用做实验都能知道波在实验装置中处处的速率是相同的,传播到测试点的速度当然也是相同的。实验结果是声波的传播速度是不会受到地球运动速度影响的,实验的结果用经典理论就能解释,哪有尺缩效应啊!哪有声速不变原理啊!哪有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呢!如果有,就应该能推论出声速相对论。
二、用钢珠等高弹性圆球,来做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装置中分光的玻璃镜片换成中心有个小洞的斜置钢板,把光源换成等速的钢珠发射装置,把反射镜换成反弹钢板。1、开启斜置钢板的小洞,发射钢珠,让钢珠通过斜置钢板的小洞,相当于光子的折射,当钢珠射到反弹钢板反弹时,关闭斜置钢板的小洞,钢珠射到斜置钢板弹射到测试点,如果不计算空气的阻力钢珠运动到测试点的速度等于钢珠发射时的速度。2、关闭斜置钢板的小洞,发射钢珠,钢珠射到斜置钢板后,向反弹钢板弹射,相当于光子的反射,当钢珠射到反弹钢板反弹时,打开斜置钢板的小洞,让钢珠通过小洞射向测试点,如果不计算空气的阻力钢珠运动到测试点的速度等于钢珠发射时的速度。实验结果钢珠的运动速度不会受到地球的运动速度影响,实验结果用经典理论就能解释了,哪有尺缩效应啊!哪有钢珠运动速度不变原理啊!如果有,就应该能推论出物体运动速度相对论。
用波动理论和牛顿运动定律,都能证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是符合经典理论的,实验结果用经典理论就能解释了,爱因斯坦的非经典理论是不符合实际,没有依据的。
引力和时空弯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等同于相同的概念,引力作为四大基本作用力之一被牛顿发现。先不说故事真假,牛顿认为苹果熟透落在地面之上和月球“漂浮”在天空之上的力是相同性质的力,也就是万有引力。牛顿也给出了引力的计算公式,大家最早接触这个公式是在高中的物理课堂之上,引力和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物体乘积成正比,再乘上引力常数就是引力的计算公式
牛顿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让我们明白引力无处不在,但牛顿并没有解释引力形成的机制,也就是万物之间为何会有引力。这个问题留给了伟大的爱因斯坦,他用广义相对论诠释了引力的本质,同时也是具有颠覆性的诠释!
牛顿认为引力是一种超距作用,发生作用不需要时间,是瞬间传递的。而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传递也是需要时间的,引力的速度就是光速。广义相对论的观点在最近几十年不断地得到验证,也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尤其是在宏观领域,相对论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可以说统治了宏观世界!
为何广义相对论如此被科学界接受?因为万有引力能解释的,广义相对论也能解释。而万有引力不能解释的,广义相对论同样能解释,为何不被接受呢?
那么,既然引力只是表象,本质上是时空弯曲,为何科学家仍旧用引力来描述我们的世界呢?
很简单,万有引力是广义相对论的近似值和特例,虽然如此,由于我们生活在低速低引力世界,万有引力已经足够精确了,而广义相对论公式又很复杂,我们没有必要用到,如果刻意追求精确就是要用广义相对论,反而会更麻烦。比如发射火箭卫星时,科学家们不会用广义相对论,仍旧会用万有引力。这就好像生活中我们用到圆周率时,3.14已经足够用了,已经很精确的,完全没有必要非得用到圆周率小数点后上万位,那不是自寻烦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