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宠在书中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出场仅两个章节,抛去其他枝节,只说高宠的合起来才勉强凑一个章节),但在这两个章节里,高宠却是整本说岳中杀敌最多的猛将,而且还都是有名有姓的。
掌管三军将旗是个重要的责任,古代将士打仗最主要就是看着将旗行事,高宠身负重任却因一时兴起而将其交给张奎,自己独身冲入敌营大杀特杀,这还幸亏是他在出阵前就把将旗交给了张奎,要是他带着将旗直杀入敌阵,不说他最后会不会给铁华车压倒。就是那些宋兵看到将旗移动,他们又需要如何反应呢?这样很容易就会给敌方制造出机会。
而且高宠将将旗交给张奎,无疑是把责任全推给了张奎,如果高宠胜利了还好说,可失败了呢?高宠要负上擅离职守的责任,张奎也逃脱不了干系,这种无意间害了兄弟的情况也足以证明高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就算他不在挑铁华车时被害,迟早也会和杨再兴一样,中计小商河被乱箭射死了。
如果说高宠是经验不足,心火过盛,可张奎更是一个少年武将,论心火他要比高宠多得多,可他就能遵守岳飞的规矩,随时下令鸣金收兵,而且高宠也不是初出茅庐的牛犊,他在红桃山时就和金兵做过战,杀过一员金军将领。或许也就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高宠一直看轻金人,而被金人打得节节败退的宋兵,其实也不太入高宠法眼,他之所以下山,就是因为看到岳飞和金兀术打了十几回合还不能拿下,最后还得主动撤退,这才下山找金兀术打。
牛皋初遇高宠
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把赵构君臣逼到了牛头山上,此时岳飞率军来救,打跑了兀术和粘罕,双方在牛头山对峙,而岳飞部下大将牛皋受了将令,去相州运粮来山,以便和金兵进行持久战。
牛皋冲破了粘罕营寨,八锏不到就大败粘罕,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在相州得了粮草,牛皋回山途中,在汝南王府遇到了身高四米的郑怀,五回合不到就被逼着投降了,因志同道合,郑怀认了牛皋为兄,和他一起运粮。
两人来到了一座无名山,遇到一位少年将领的阻碍,郑怀和他大战了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在牛皋的调停下双方罢兵,互报姓名后,这少年原来是东正王后裔,姓张名奎,也希望一起去牛头山勤王护驾,三人结为兄弟,一起又来到一处不知名的地方,遇到了一个身着金盔金甲,手拿錾金虎头枪的开平王后裔高宠。
按照小说的惯例,双方见面肯定是要打一架的,高宠先几枪就刺倒郑怀手忙脚乱,大汗淋漓,之后张奎又上,二十余回合后,郑怀、张奎居然招架不住,已有败像,牛皋接着上阵,三英战高宠居然都打不过,三人已呈败像,再打下去肯定是高宠胜利。
不过此时高宠主动跳出阵,让三人停手,原来高宠早就知道朝廷被困在牛头山,这场打斗是他预先设计好的,要在牛皋面前“献献武艺”,也就是说高宠并没有出全力,他这次只是为了给自己上山救驾显一下本事,可牛皋却是把他当作劫道的,三人都是尽全力要拿下高宠的,这样一对比,高宠一人完全就能完败牛皋、郑怀、张奎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