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全國各大名醫大院,都會在開藥前,先開具相關的檢查,如血常規和尿常規、肝腎功能、血沉和C-反應蛋白等或者患者出示在其他醫院檢查結果報告。原因很簡單,任何的藥物都有副作用,特別治療類風濕的藥物副作用更大。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藥物主要集中在止痛藥、抗風濕藥這些上面。在疼痛明顯時,需要加開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有甲潑尼龍、潑尼松、地塞米松等。這些西藥和激素藥副作用極大,病情長期反複,類風濕沒有治好,胃、肝、腎卻先開始罷工。所以要在用藥前看身體各項指標,並且在用藥後也要定期複查,目的就是擔心副作用出現造成“二次損害”
對於前期患者來講問題,為什么90%的患者在前期積極配合治療,還是進入第二階段關節僵硬,因為所開出的藥無非是一線藥或二線藥,見效快,但不持久,效果持久的副作用極大,導致各項化驗指標紊亂,必須換藥或減量,甚至停藥,反反複複的換藥停藥,導致病情加重。不管跑過多少家醫院治療類風濕的的藥就那幾種,換來換去。那些所謂土方中藥呢,我們根本不清楚是什么東西,副作用無法預料。這也是“為什么說類風濕難治”的原因。難治不等於不能治,難治也並不意味著任由疾病發展,坐等關節畸形,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以下一個真實案例分享給大家:
案例:楊愛珍,女性,今年40歲,患類風濕關節炎六年了。看過西醫,看過中醫,也嘗試過各種偏方、秘方。跑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藥,各種心酸只有病友才能體會。
2014年9月份,感覺指關節腫脹,早晨關節僵硬,在山西太原一大型醫院就診,判定為類風濕關節炎,從此走上了和類風濕抗爭的道路。
2014年12月,又在山西一部隊醫院風濕免疫科,進行西醫治療,
2015年夏天,聽說太原市一家風濕病專科醫院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很有名氣,又開始接受半年的中藥調理。
2016年底在朋友的推薦下,在湖南省湘雅一個著名醫院治療。
2017在湖南省湘鄉市名老中醫喻老師那邊,開始中藥調理。
2019年因工作調動,在武警福建省總醫院風濕免疫科繼續治療。
期間,還看過無數個現在都記不起名字的診所、偏方。
類風濕六年來,剛開始吃的是來福米特,甲胺蝶嶺,葉酸,鈣片還有西樂葆,後面出現脫發,惡心,反胃,肝功能異常,醫院給換成紛樂,白芍,激素,但控制不住,手指開始變形。後面改用益賽普,打了一年,感覺整個身體變得非常差,特別容易感冒,舌苔很厚,月經不調,皮膚幹燥粗糙。又換成艾德辛,塞來昔布,激素,時好時壞,病情很不穩定。後面醫院推薦托法替布,一個月的費用好幾千,見效很快,原本以為看到希望了,用了4個月後,去醫院複查,血沉,類風濕因子都下降了,但是肺部出現了嚴重問題,停藥後,症狀又出現了。真是欲哭無淚的感覺。
2020年,在類風濕病友群,流行一種新理念,藥食同源的產品在調理類風濕關節炎,效果明顯,藥食同源既可以通過食療改善人體免疫系統,同時又避免藥物治療帶來的副作用。4月份,在一個類風濕病友的推薦下,楊女士嘗試了一種“避風唐”藥食同源的產品,結果確實讓人意外,關節不腫了,疼痛消失了,7月份在福建省武警醫院複查,血沉和c反應蛋白居然都正常了,類風濕因子也從600多下降到100多。病情終於得到了控制。
食療避風塘健康管理中心據《醫學指南》中提到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將自身正常的關節組織當作威脅,並對其進行攻擊,導致軟骨、滑膜、韌帶和肌腱等組織發生一系列的炎症反應。根據“食藥同源”記載,得知從人參、蒲公英、槐花等十幾種植物中,運用現代工藝提煉後,內含多種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神奇因子,較強的抗氧化能力,調節機體免疫!有效增強類風濕患者體質及抗病能力,調節免疫平衡,促進機體代謝,不僅消除關節腫脹,緩解疼痛,還可以使小關節免受侵蝕,避免關節畸形導致的功能障礙,同時可以使類風濕因子,血沉、C-反應蛋白、抗o等指標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