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够证明该老师是故意错批,即使到学校找到老师,也是惘然。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即使是高考,评卷的过程也不能保证不出现错误。再说,这个学生因为三分就被从培优班移走,说明他的成绩就在“可”与“不可”之间,没有什么可以惋惜的。
老师误批,多扣3分,孩子被从培优A班调出来。涉及到切身利益,家长还是应该陪孩子找下班主任,看能不能改回来。但在交涉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首先,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确定是由于老师误批,而非是其他原因扣了3分。
所谓有理走遍天下,老师在改卷子的时候是会出现误判的情况,但是家长必须确定是误判了3分,这才占理,才能在跟老师的交涉中占得先机。
家长应该和孩子再次检查试卷,有必要时请第三方该学科老师来评估,看到底是误判还是因为卷面原因,错别字原因,书写规范原因,或者其他问题导致的合理扣分。
确定是误批后,家长和孩子就可以去找老师谈一谈这个问题了。其次,家长在和老师交涉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语气,不要去质问,而是去协商。
第一,家长一定要从内心理解老师,将交涉范围缩小到最小的影响范围内。
老师一次性改几百份试卷,难免忽视一些细节,出现误判的情况。这个误判既会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也可能出现在别的孩子身上。若家长为了达到目的,将这个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如果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去追究和质问,可能别人会说给他少加了10分,另一个说少加了20分,这样一来,孩子可能依然不能返回原班级了。
第二,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态度要谦逊,先表达自己和孩子的感受,然后表达孩子和自己的诉求。
家长在拜访老师时可以先谈孩子觉得自己的成绩考差了,很懊恼;看到好像有一处少加了3分,因为这三分离开了自己的班级,更懊恼;作为家长,看到孩子情绪不好,自己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孩子。(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表达出自己和孩子的不满,免得老师应激性地制定反击措施。)
紧接着家长可以向老师请求:能否重新看一下试卷,看看是不是少加了3分,并将孩子重新调回原班。这个时候可以借机让孩子表态,之后一定好好学习。
最后,交涉成功皆大欢喜,交涉不成功,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
若家长和老师、学校交涉成功,则皆大欢喜。
若老师和学校在试卷中发现孩子的其他问题,并以合理的理由拒绝孩子再次加入原班,家长此时切不可愤怒,因为考试这个事情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变数,这里给孩子少加了,那里就有可能多加;这个孩子少加3分,那个孩子就有可能少加5分。
高考阅卷都无法做到100%精准,这个事情只能事在人为,看家长的沟通能力和学校的最终认定。
相反的,家长此时最应该做的是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怨天尤人。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在原班留下,归根结底是因为还不够强大和努力,不然的话,多三分,少三分,都应该不成问题。家长要告诉孩子,即使在原班也是垫底,不如在新班级做老大,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变得足够强大,下次以绝对优势杀回去。
总之,沟通成功与否,家长都要给孩子做好表率,让孩子借挫折形成一种永不服输的性格,而不是遇到问题就找借口和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