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八年后,现在刚过去三年,要耐心一些,房价下降已经不远了。
马云是很有远见的,做对了很多事情,也说对了很多事情,关于房子的问题说的应该还是会对。
4月份央行一份报告火了,其中关于房产的数据令人震惊: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显然,缺房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超高的住房拥有率举世罕见,当然也伴随着快速增长的居民家庭负债。
中国人现在每年的穷富差距越来越拉大,马云讲对了一半,就是二线城市,房价会下滑,因为有六亿人民买不起房,但是中国也有那么二,三亿人,他们的年收入都在百万以上,也许再过二年,差距更大,举个例子,马云住的房子天天在涨,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多,那么中国就那么几个一线城市,而且都是大公司总部,包括有些是跨国总部,每年有许多精英,要到一线城市发展,要发展就需要住房,举个例子,有些人,一天最低消费几千人民币很正常,但是六亿穷人,一年消费几千,所以一线城市,每天都在流失穷人,但是天天在增加富人流进,就拿我们苏州来讲,走了上百万打工者,但房价天天在涨,因为天天有富人流进,所以讲,中国房价将来将二级分化,马云只讲对了一半,吓讲一下。
现在之所以提地摊经济,根本就是为了提供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市民的吃饭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城镇化进程就应该放缓甚至停止,给经济休养生息的机会。农民留在农村,靠种地总还有口饭吃,如果强力拆除房子,再让掏钱买质量不怎么样的楼房,又没有工作,这样的城镇化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都到城市摆地摊,摆的人多了都还能挣到吃饭的钱?
过高的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随着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人口拐点几年内就会到来。
因为该买房的已经买了,以买房为主立军的70/80/90,大多房子都已经购买好了,虽然大多工作在一个城市,家在另一个城市.
现在的城市建房项目还在继续,现在有些城市逐渐出现鬼城的装态.有人说房价高,买不起,那是前面一二三线的城市,农村乡镇的房屋,工作几年基本是能买得到或者足够首付的.
一线二线的城市往外扩张已经到了以前城市的5倍以上的面积,后面的三线及以下的城市也是一样,都在不断的扩大,农村的人往乡镇走,乡镇的人往县城走,县城的人往省城走.现在房子已经出现老家一套房,但是主人工作在外地,没人居住的情况,资金充足的还有经常出差或者度假的城市会备一套房.所以今年央行报告,每户拥有房产1.5套的数据.
从2025年中国老年人的超过3亿,到2030完全进入老年化社会,那时的房价可以不说白菜价,也要比现阶段的情况更容易让人负担得起.
以后一线城市,可能更多会出现单身公寓/多人公寓的房子,解决住房问题.一辈子租房可能会成为20后30后或者更多人的选择方式.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不婚、不育,以此获得更多自由。当老年人纷纷离世,又会留下大量房产,国内房产过剩的情况会越来越明显。
真正需要买房的是年轻人,当未来年轻人能继承两套以上房产,当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房价还有什么上涨的理由?回到合理区间,降到2015年之前更有可能。
五年后,房子不一定是白菜价,但是比2020年低一半有可能。
过去十五年时间可以称得上房地产的黄金发展期,高居不下的房地产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高企的房价也直接压制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不少人的梦想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实际上,在高企的房价背后,一方面来自于土地成本过高,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家庭严重依赖于房地产市场,不少家庭的杠杆率与负债率非常高,由此影响到他们的资产配置计划以及生活幸福感。马云说房子是白菜价,若剔除了土地成本以及开发商的利润成本,那么单纯的建筑成本并不高,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对房地产越来越依赖,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摆脱房地产的依赖度,未来仍需要通过积极的经济转型来刺激消费,或逐渐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度。或许,时间可以见证一切,对未来房地产市场来说,房住不炒是主基调,房价暴涨暴跌概率不会太大,会逐渐回归它的居住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