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即南方甘甜的橘子移植到北方就成了酸苦的枳,同一颗种子不同的土壤却结出不同的果实。这个原则放在怀孕上,亦然。
生殖专家们曾做过实验,将一个基因检测显示优质的囊胚移植到不同的内膜上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若内膜足够好,自然成功妊娠,但内膜不好,则可能胚胎不会着床,或着床也会生化妊娠,或是流产等。我们称之为黑匣子效应。
子宫内膜这一土壤在受孕中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我们讲的就是子宫内膜。谈及子宫内膜,就不得不谈它的容受性。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一个月经周期往往28天。
前14天,卵生长分泌雌激素,第一个小山包就是雌激素,雌激素同时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内膜生长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是排卵期,它就达到一定厚度,往往都大于7以上。
如果排了卵就有了孕激素分泌了,第二个小山包就是孕激素分泌,即黄体期,黄体期子宫内膜有的可能进一步增厚,然后分泌期改变,这个土壤就变得非常肥沃。
明白这些后,再说容受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们在围排卵期同房,形成胚胎,经过5~7天的运输,然后到达宫腔,恰好子宫内膜和胚胎发育同步之时,即月经的第20天~24天,也就是排卵后的6~10天,即内膜容受性阶段,我们也叫窗口期。
若此时内膜长得好,营养丰富,免疫因素合适,胚胎就能在这定位、黏附、植入了。植入之后呢,就会有绒毛的生长,最后胎盘形成。
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呢这个过程很复杂,它涉及到内膜的很多原因,比如内膜异常。
子宫内膜受容性的好与坏
判断子宫内膜受容性的好坏可从微观与外观两方面出发。
微观
胚胎进入宫腔后,只着床在有胞饮突的内膜上。就是下图所示的细微结构,它对受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再来看一张正常人与多囊患者的对比图。
如图所示,正常人的胞饮突非常好,多囊的胞饮突则不好。所以,多囊人群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往往不好。
外观
目前我们观测子宫内膜比较常用的是B超和宫腔镜。
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和血流分布可以通过超声影像显示。而实际上在诊疗过程中,B超看内膜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一患者B超显示厚度13mm,却一直无法受孕。
后来,我们行宫腔镜观察发现厚度尽管理想,但实际上千疮百孔,没有弹性,典型的输卵管口炎症、子宫内膜炎症,有很多小囊泡。因此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即便做试管,怀孕也比较困难。
我们再来看正常人的子宫内膜。
这是一个接近排卵期的内膜。波动的内膜,像海水一样,输卵管开口没有炎症,线体白点点非常丰富,内膜粉红色没有息肉、出血点,所以内膜是非常精细的。
容受性异常的原因有哪些?
流产或习惯性流产者,反复移植失败者等,都因重视容受性的异常。
内膜容受性异常可能因素:
内分泌异常(最常见):孕激素不够,黄体功能不好、甲状腺功能不好、高泌乳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解剖学因素:纵隔子宫;
手术后内膜损伤:现今意外怀孕增生,大部分人会选择人工流产,而人工流产多多少少会去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炎症:子宫内膜炎等;
肿瘤:子宫肿瘤,比如说黏膜下的肌瘤等;
先天性内膜异常:少部分人的发育问题;
剖宫产瘢痕:瘢痕子宫月经干净过后还会淋漓不断地出血,一部分经宫颈流到阴道,还有一部分逆流至宫腔,引发内膜容受性异常。
该如何应对容受性的异常?
治疗影响子宫内膜的原发病
如对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输卵管积水等进行治疗。
药物改善子宫内膜血流
雌激素及低剂量阿司匹林针、己酮可可碱联合维生素E是帮助女性增加子宫内膜受容性常用方式,主要是提高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增加子宫动脉血流。但有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与万艾可(伟哥)联合应用,也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血流,收到良好效果。
宫腔灌注
当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mm时,使用130pg/ml浓度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宫腔灌注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此外,内膜活检、搔刮或宫腔镜检查;中药和针灸;免疫球蛋白注射等都可改善内膜的容受性。
怀孕并不都是顺其自然的,尤其现在越来越多人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备孕超过一年不孕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找出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