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航空气象现场咨询及气象文件现场复印打印1.0模式,到气象信息服务web网站2.0模式,再到目前的航空气象信息服务web网站+飞行气象文件数据传输服务3.0模式,深圳空管站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模式不断优化创新。2020年8月,深圳空管站以用户需求为项目导向,以流程管理为推进方式,组织技术骨干对大数据传输等方面问题进行精准解决,积极落实新系统建设实施,开启了航空气象服务4.0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地机场和自动观测、雷达、卫星等气象设施设备建设如火如荼,气象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当前的气象信息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大数据量高速平稳传输及系统转型升级的需求,融合“大数据”与航空气象服务,构建符合智能时代的气象信息服务新模式迫在眉睫。
2018年,深圳空管站率先完成本地新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2020年,深圳空管站克服疫情困难,加快步伐,陆续与多家气象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签订深圳先行示范区航空气象科技创新联盟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落实推进航空气象精准精细预报产品研发工作。7月下旬,深圳空管站召开了航空用户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协调会,与各航空公司用户就气象服务模式优化方案进行全面沟通协调,并就“大数据+航空气象”方面的课题研究及产品共享达成深度合作共识。经过积极协调和充分沟通,到8月下旬,深圳空管站顺利在深圳航空上线“航空气象服务模式”并通过了一个月的试运行考验,气象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及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下一步,空管站将继续协同其他用户落实气象服务新模式建设,稳步推进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