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地區,生活水平唄! 我在香港 我小學6年級畢業,工地上班40萬年薪,在這裏是低薪一族! 如果在北京24萬年薪估計是清貧一族了!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已經比香港好了,起碼60萬年薪才能上中層打工一族!
所以啊,我6年級40萬,本科211應該100萬以上,在農村的話5萬年薪也不算低了吧,你回農村生活就可以啦!絕對不會白讀大學 :-)
在一線城市生活我們這些工資想去個旅遊都成問題,物價又高,我都後悔沒有讀上中學,如果當初我讀了中學估計我也不至於工地搬磚了。羨慕你
尽管说“非全生”为完全成本收费,学校不覆盖奖助学金,更不占住宿等后勤资源,但院校科研教学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目前部分院校学硕已缩招,专硕和“非全生”的规模和比例却在增长,还不乏有些院校将“非全生”作为“生财之道”,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让现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许多院校师资力量难以匹配教学,亟需满足专业硕士实务能力的师资更是匮乏。此外,学制过短使课程节奏过快、业务实践和求职时间冲突等问题也十分尖锐,这些专业硕士培养中已遭遇的问题,应当在“非全生”培养中予以克服。
“非全生”遭歧视并非没来由。在“非全生”教育早期试点摸索、制度确立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因招考方式、标准的混乱,功利心态导致的教学培养体系、学历学位授予考核松散,甚至不乏“硕士掏钱就行”说法,“非全生”无形中被打上“质量低”标签。尽管时过境迁,如今“非全生”的招录门槛远非昔日可比,但社会不少人对其认知依旧停留在过去,企业招聘也依然会有歧视。
要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之外,也需要正视当下“非全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非全生”招录情形冷热不均,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多青睐人文社科经管领域,如工商管理硕士就常年爆满,而部分院校的理工类学科则门可罗雀、难以维系,甚至逐年减少招生,不平衡的招录情况,在同一院校的不同学科、学科优势特色不同的文理院校间都时有发生。
屌丝逆袭、巨星陨落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不知不觉的我们进入了一个猪在天上飞,人在空中飘的时代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你无知的时候,可以随便吹牛不上税;你牛逼了,社会还会加倍的给予你尊重;
本人14年毕业于北京某211,非技术类专业,以8000/月的价格卖给了某国企,除了专业不对口外,工资还是超过了大部分同学,一时成为别人眼中的“张八千”,当时牛逼的不得了,渐渐的一副好牌被我打烂了。。。
据我了解,工资的高低首先受限于行业天花板,目前互联网的薪酬是靠前的,而且你去的又是鹅厂,恭喜你,已经击败了90%的人;其二,互联网工资高的数技术岗,与大厂优秀技术岗动辄四五十甚至过百的年薪相比,你确实已经低到尘埃了,但这个数量就像拜访落马官员的宾客一样人少的可怜,简直可忽略不计。
所需,如果是出于炫耀
友情提醒:你已经危险了,这种性格要不得。毕竟小哥工作五年了,看到最多的就是好牌打烂以及摔死的猪。
如果出于真感,小伙子你已经很棒了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