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胃镜,一枚躺在青海东大肛肠医院内镜室的电子胃镜,一根黑管,细细长长,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以如今的这般模样出现在大青海东大肛肠医院用了整整一百五十一年的时间。
1868年,德国医生Adolph Kussmaul,在一次观看街头表演——吞剑的时候受到启发,发明了最早期的观察胃部的设备——一根长金属管,末端装有镜子。这就是我问世的模样,那时候的我照明不足,且硬质的镜身让被检查者十分痛苦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被检查者消化道的穿孔。
后来啊,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大科学家爱迪生的出现,我的光源问题得到了解决,当时的人们利用白炽灯对胃腔进行照明,但是这一进步背后有并发症的出现——烫伤,人们不得不通过冷水在胃镜的管道内循环来给我进行降温。
除了解决照明问题,人们对改善我的柔软性也从未停止过探索。1932年,德国人Wolf和Schindler合作研制出第一个半屈曲式胃镜,它的光学系统由48个透镜组成,前端具有可屈性,可在胃内的弯曲30度到40度,使医生能清晰地观察胃粘膜图像。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1953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在这一年光导纤维技术出现了。3年后,美国人Hirschowitz成功研制了光导纤维内镜。
这对于我来说可是决定性的进化啊,进化成为光导纤维的我,不仅镜身更加柔软,可在患者胃部回转自如,还由于采用外部光源,使检查亮度增加,显示清晰!
这样看来我已经进化的较为完美了,但是勤劳的人们并没有停止对我的改进和探索,1985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图像传感技术替代了此前的光导纤维成像术,并研发出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子内窥镜。主要依赖于内镜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就像一台微型数码摄像机,可以将经过处理后的图像显示在电子监视器的屏幕上。相比以前的纤维镜,电子内窥镜所呈现的图像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喏,你看,从街头艺人的表演工具到最先进的光学微电子科技,我在一步步的变好,所以别拒绝我好不好?为了你的健康,为了你的胃,来青海东大肛肠医院看看我好不好?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