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苹果披露最新财报,今年3月31日至6月29日苹果总销售收入达538.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2%,但公司净利润为100.44亿美元,同比下滑12.80%。即便采用了降价政策,但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还是大幅下滑14%。
周群飞还是做了准备。在伟创力被华为“踢出”供应链体系之际,市场上便有传言称,蓝思科技将会接受长沙伟创力一期项目。甚至在股吧中,不少声称是接近蓝思科技方面的网民,信誓旦旦地表示传闻属实。但随后,有媒体报道称,蓝思科技否认了上述传闻。
这不妨看作是蓝思科技一次对5G手机的示好。5G手机的3D玻璃应用,或许是蓝思科技的又一根救命稻草。
由于5G的频次更高,波段更低,绕射能力差,传统的金属背壳对信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3D玻璃不仅可以避免这一现象,与2D玻璃相比还具有硬度高、不易碎等特性,赶超了成本高但易出现裂纹的陶瓷面板,与5G手机相契合。
另一方面,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3D玻璃市场规模达到156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200亿元。
争夺这片百亿市场,看上去很美,但已有多家企业虎视眈眈。据了解,目前排在第一梯队的是蓝思科技、伯恩光学以及比亚迪等公司,而亚华、瑞声科技、星瑞安等公司也争夺这一风口。
拥挤的赛道,开始酝酿出一场“肉搏战”。价格战的硝烟弥漫。在孙燕飚看来,无论是蓝思科技2018年度扣非净利润亏损,还是星星科技2018年度业绩亏损,都反映出3D玻璃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
由于3D玻璃企业位于产业链中游位置,议价能力落在了下游的华为、OPPO、vivo等设备终端手中。
根据IDC报告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049亿部,同比下滑4.14%,而国内出货量同比下降10%,正经历着大衰退。
即便是5G手机诞生,似乎并不能短期内扭转手机行业的颓势。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内5G手机换机潮的爆发,很有可能要到2020年底甚至2021年上半年。
“救命稻草”3D玻璃价格跌一半
目前3D玻璃主要用于高端机型,但高端机的销量也在萎缩,因此3D玻璃生产商不得不从中低端机上找机会。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压成本,争夺微薄的利润。
根据东吴证券在2017年5月份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当时生产一块3D玻璃成本约75元。当然,随着良率提升,制造工艺逐渐成熟,成品率提升,3D玻璃的成本会降低。
但另一面,孙燕飚告诉《IT时报》记者:“去年一块手机3D玻璃面板的售价在80元左右,今年价格很可能会跌破40元。”
此外,据触控行业杂志《旭日显示与触摸》粗略统计,按2018年上半年的产出核算,3D玻璃盖板上约整体亏损10~15亿元,基本上处于每生产一片3D玻璃盖板就亏损超过10元以上的情况。
如何活下去,这是3D玻璃企业面临的难题。在去年年报中,蓝思科技表达了这样一种忧虑,尽管具备了蓝宝石、3D曲面玻璃、精密金属结构件等方面的技术和能力,但是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到大规模应用,公司还需要经历过市场的考验。
这不仅仅是公司内部良率、成本控制以及大批量供应的考量,还需要面对下游终端品牌厂商的产品设计、技术更新升级、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外部因素。如果市场效果未能达到预期,那么蓝思科技很可能要面临投资失利的风险。
这一次,在3D玻璃上押注,蓝思科技的未来会怎样,没人知道答案。
今年7月中旬,蓝思科技披露了一份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1.24亿元至1.7亿元,同比下降127%至137%。其中,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约为1.96亿元。
仍在亏损的蓝思科技,还能等多久?昔日中国女首富,能否再次迎风飞行?只有时间能解开这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