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近日发布乔治亚理工学院交互计算教授伊恩·博格斯特(Ian Bogost)的文章称,你已经生活在计算机当中。未来主义者们就机器展开了各种设想,但现实是,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日常物品都在计算机化。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突然之间,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成了计算机。除了常见的手机和电视机以外,变成计算机的还包括烤面包器、门锁、婴儿监视器、榨汁机、门铃和燃气烤架,甚至水龙头和花园浇水用软管。“智能”设备大概已经无处不在,日常物品的计算机化趋势在不断地蔓延。
有那么一段时间,让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东西看上去新鲜一点,是有必要的。但很快,质疑声四起。没有人真正需要用智能手机操控的自行车锁或者丙烷罐。他们显然不需要那些替代原来的“笨”设备、没那么可靠的设备。但人们似乎真的想要拥有它们,而且这一人群在不断壮大。据估计,目前联网设备数量达到数十亿,到2020年,该市场的规模可能将高达2500亿美元。
为什么那样的设备还会吃香呢?一种说法是,市面上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制造商们也十分渴望将它们的笨设备智能化。这么做可给它们带来更多的收入,更多的控制权,以及更多鼓励消费者替换旧产品的机会。它也催生了一个围绕借这些设备收集到的数据的次级市场。例如,扫地机器人生产商Roomba希望通过分析其家用扫地机器人的移动情况,推断出家家户户的楼层平面图,然后拿它们当商业智能去出售。
不过,市场强制的解释并不能完全站住脚。更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物品的计算机化本身已经成了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一种途径。随着计算机化趋势从台式机和后台蔓延到手机、相机、汽车和门锁,人们对于计算机的喜爱也转移到其它甚至更加普通的物品上面。人们越是喜欢使用计算机来做各种事情,一旦计算机不在身边,他们就越觉得生活不完整。
计算机化带来的问题
之前,我写过一款名为GasWatch的丙烷罐测量器的设备。该设备连接一款相配的智能手机应用,旨在避免煤气罐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突然就耗尽的情况。
每次看到像这样的设备,我都会很诧异竟然会有如此荒唐的产品,它们的创造者和顾客似乎没怎么留意到这一点,或者说完全不在乎。明明用个便宜的计量器就行了,为什么非得使用计算机来监视丙烷用量呢?
然而,随着联网的设备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对它们的制造商冷嘲热讽也于事无补。联网烤面包器宣称可帮助人们“更加智能地烤面包”。连接智能手机的自行车锁号称要“消除钥匙遗失和忘记密码带来的麻烦和沮丧情绪”,仅售149.99美元。然后是Nest,这款智能恒温器由前iPod设计师设计而成,后来其厂商被谷歌以32亿美元的高价收归门下。该公司还生产智能监控摄像机,那些设备可连接网络来将视频画面传输到它们的主人的智能手机。婴儿监视器等曾经的自给式设备如今也拿联网功能作为重要卖点。
这种趋势的扩散速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几年前,我住过的一家时髦酒店声称不久以后它的房门卡将会被智能手机彻底淘汰。时至今日,再普通的汉普顿酒店房间都可以用希尔顿的应用来打开。家庭版的应用市面上也有。用户甚至可以了解门被锁了多长时间的分析数据,我完全没觉得自己需要这种数据。
这些设备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成本是一个方面。跟廉价的丙烷计量器一样,传统的自行车锁也是日用品。它的售价大概在10到15美元之间,而Noke的联网自行车锁的价格则达到它的十倍之多。这些设备还会带来安全和隐私方面的问题。据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三星电视机里植入后门程序来实施监视。由于婴儿监视器被黑客入侵,受到干扰的人与其孩子之间的对话可能会被偷听。僵尸网络可控制数千个安全性很低的联网设备来对域名系统发动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可靠性问题也会困扰联网设备。一旦网络宕机,或者应用服务无法正常访问,又或者某种其它的软件行为带来障碍,那些产品往往就无法正常运作。
以门铃为例。普通的门铃接通线路来激活电磁体,然后后者转动活塞来发出响声。名为Ring的智能门铃用包含运动传感器和摄像头的盒子装置来替代按钮。很不错的主意。但据一些用户反映,Ring有时候无法发出响声,又或者隔了很久才响。这种问题相当普遍,有人甚至开了个名为Internet of Shit的Twitter账号,来专门汇总联网设备的种种弊端,引发了不少的关注。
正如科技评论家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所指出的,这些不是我们被允诺的那些机器人。飞行汽车、机器人房屋、快过光速的旅行等还没有到来。与此同时,新的未来愿景设想,人类和机器可能将发生融合,要么通过生物黑客技术,要么是通过模拟的意识。那种未来也感觉非常遥远,也许遥不可及。它的遥远可能削弱了人们对于AI大灾难的恐惧,同时也模糊化了一个关于机器在人类命运上的角色的特定真相:计算机已经无处不在,人类生活已经基本都离不开它们了,而人们也安于现状。
模拟机器而非人类
计算机普通用途和超凡用途之间的分歧始于近70年前,当时阿兰·图灵(Alan Turing)提出了一个意外帮助创立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意。图灵猜测,当机器变得像人类一样的时候,它们最令人信服。那也正是现在的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烤面包器)所做的事情。但计算机科学家们没有抓住要领,他们反而将图灵的思考实验曲解为模拟或者替代人类大脑的一项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