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魏启扬
来源 | 智能相对论
随着、、等技术的推进, 新四化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转型浪潮正在席卷行业的每一个角落,的形态、属性也在持续进化中。未来的生活的美好蓝图将每个人都搅动得心潮头条。
不过,在这场行业的整体转型过程,有一个让很多人都忽视了的重点,即 新四化 的实质实际上是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中既包括产品端的智能化体验、技术的实现,销售端的,也包括研发和生产端的数字化管理。
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了,由于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两厢比较下,上云或许比 新四化 的需求更为迫切。
新四化 是锦上添花,上云才是脱胎换骨
在我们谈论 新四化 或未来形态的变化时,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无论如何变化,其体现的内核是属性的变化,即由机械产品变为由定义的硬件产品/数字产品(空间),其背后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处理需求,上云是唯一的解决出路。
如果从这一方面来分析的转型, 新四化 显得有点虚有其表。
在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进入车内的那些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技术或者功能,对于形态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由于这些技术能力大多来自,主机厂是否拥有这些技术并不影响它的市场竞争力。
同样的,产品上新增一项或者几项这类新技术,也不会改变它的竞争力,用户依然是从的机械品质即传统三大件(、变速器、底盘)来衡量这款车质量的好坏。
目前的 新四化 并没有为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架构,只是在传统架构的基础上做加法,这样永远无法让完成 脱胎换骨 式的进化。
在这方面,特斯拉的起步就颇具前瞻性,除了超出车同行的机械素质外,在架构上完成了计算平台和操作系统的统一,这样就能做到在线OTA,并以此构建应用生态。在资本市场,特斯拉成立至今从未盈利但依然备受追捧,很大的原因在于特斯拉的步点与踏中了未来的方向。
另一个明确表明要进行整体数字化转型的车企是大众。
大众集团CEO赫伯特 迪斯很早之前就公开宣布,大众要成为一家由驱动的公司,今年2月25日,大众集团在内部正式成立了 数字和服务 部,并和微软Azure云联手打造了 大众云 。
在 大众云 的规划中,首先要将车内的70多个ECU整合到3个核心计算平台,来实现执行部件和的标准化,其次打造一个名为vw.OS的系统,来控制这些硬件,并给出标准化的API。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产品数字化。
上云,机会只属于BAT和华为
上文也提到过,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产品的数字化,也不是某个部件或者产业链某个环节的修修补补,而是一项整体变革。毫无疑问,在这次变革中将会带来大量的服务机会。
由于车企既没有管理大规模服务器的技术能力,也没有处理的技术能力,因而车企无法通过搭建 私有云 的方式自身消化这块蛋糕,那么上云,其中的机会属于哪些玩家呢?智能相对论认为,在中国市场,只有BAT和华为有能力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
1、向输入的能力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很多厂商都能提供,但在中输入能力,能办到的就没几个了。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的关键在于输入的能力。
比如在现阶段,无论是智能网联、后市场,还是研发与终端销售,整个产业链关注的重点都是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横跨、设计、制造等多个环节的N个系统,在其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服务的不同环节进行优化,提升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正向发展的闭环。
于是厂商需要提供算法支持、、、、V2X、解决方案、电控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能力在其中尤为关键。
很显然,BAT和华为在这方面与其他中小型厂商的差距拉开一大截。
首先,这几家巨头的服务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百度的不用多说,其技术储备是国内科技巨头中最为雄厚的;阿里云在自身生态的商业实践中就已经对技术进行了充分的打磨;腾讯云在具体场景的应用上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华为云的能力体现在层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服务器端的科技巨头。
2、提供的能力
优秀的能力是厂商必备的能力之一。可以预见,将是未来与云连接的主要技术,在这方面,华为在的底层技术上无出其右,具有绝对优势。
华为有张良计,BAT有各自的过墙梯。
在能力方面,BAT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扬长避短的打法。
以需要技术作为支持的V2X解决方案为例。百度以百度云作为支撑,将Apollo车路协同方案开源,与及设备厂商合作针对应用需求来优化V2X传输通道;阿里以搭建云控平台的方式,为车路协同场景提供全局掌控能力;腾讯则与电信、交通部门合作,推出车路协同整体解决方案。
很显然,在能力上没有厂商可以跨过华为这座大山,通过资源调配搭建属于自己的 过墙梯 ,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超过BAT的厂商也很难再找出几家。
3、电气架构的能力
数字化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它是一个软硬结合的智能化产品,这要求厂商既要具备开发能力,还要具备硬件整合能力。
在层面(系统/系统/管理系统/V2X系统等等),能够完成系统级开发的只有BAT和华为这几家科技巨头;硬件整合方面,BAT和华为是少有的既有硬件研发经验,又能提供的厂商。华为由于有过制造硬件的经历,其优势更加明显。
上云的挑战:懂自己,还要 懂车
上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对车企来说,是一个占据有力竞争位置的机会;对BAT和华为来说,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商业机会。
有商机必然有竞争,BAT和华为的所要面临的挑战是在 懂 自己的基础上,还要更加 懂车 。通俗一点说,要清楚自己的长板,还要熟悉产业的运营规律。
由于产业链非常长,同时市场节奏又非常快,一个品牌一般都有多个车系,每个车系又有多款车型,每款车型每年都有改款新车推出。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产品端的每个变化,都会影响到研发、生产、营销、售后等等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这就要求厂商也要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配合车企的产品升级完成应用的适配。
能够跟上车企的节奏,按照车企的要求完成的配套,这是一个合格厂商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够跟上车企的节奏,在完成配套的基础上,还能基于自己对产业的理解,提出创新的应用,这是一个优秀厂商所应具备的素质。
BAT和华为在上云竞争的关键就在如何变得更优秀。
【完】
智能相对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著有《 十万个为什么》,重点关注领域:+、、、+硬件、、+、+、/、开发者以及背后的、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