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电脑 手机 安卓 苹果 VR 站长 游戏

您的位置:咪哚网 > 站长资讯 > 电商 > 业界 >

中国芯片人才哪里找?领军人才仍得靠海外

咪哚网(www.midoo.cc)时间:2019-07-02 09:01 稿源:Techweb 手机扫描分享

6月29日消息,南京创新周2019未来论坛·南京峰会今天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是“中国芯”。

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国芯片的独立自主之路变得越来越重要。独立自主靠创新,创新最终还是要靠人才。中国芯片的人才到底从哪里来?

会上,来自创新公司米乐为微电子科技、诺领科技、慧智微电子以及思澈科技的创始人纷纷表示,中国确实有大量工程师苗子,但缺少独挡一面的资深人员。中国仍需要资深海外人员回来将新人逐渐带起来。

定位CIoT领域芯片的诺领科技,其CEO孔晓骅就是来自高通。孔晓骅提到,华为海思团队的很多人一开始就是从海外回来,在成长过程中也用其在海外的各种研究院,各种人才,才一步步将芯片推向了高端,推向了第一梯队。他认为,芯片永远是全球化的,那么人才部分也是全球化的。虽然国际情况有些波折,但方向应该不变。

“另外,半导体产业周期长,人才培养也是长期的过程。中国工程师是美国的2倍还要多,个人能力都不差,但缺乏一个环境下长期的机会。”孔晓骅提到,“另外,由于教育体制,中国比较着重技术,但半导体行业工程化部分是欠缺的。”

慧智微电子创始人兼CEO李阳表示,中国半导体行业创新公司最早的合作人往往是核心技术骨干,然后慢慢将行业内的新人逐渐带起来。但做起来之后,李阳发现,找3-5年经验的人才市场供给较为充裕,但能够独挡一面的资深人员不多。

“所以,我们想在海外设一些点,获得这些人才。国家的策略是有技术的领军人才回来,然后把整个的环境带起来,培养一些列人才,确实事情在按这个方向发展。”李阳认为,“最终还是需要全球人才的融入。”

米乐为微电子科技创始人、总经理姜鑫则将公司设立在了高校旁边,就是看上了高校的资源。他认为,如果在芯片领域做长线布局,团队还是要自己培养。米乐为微电子的骨干就是从学校招进来,慢慢培养的。

但他也提到,在关键时间点需要上马一些项目,还是需要高端资深专家,欧洲的芬兰、瑞典的人才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思澈科技创始人兼CEO王靖明也提到了孔晓骅提到的一个问题:中国最欠缺是能够在浮躁环境下静下心来长期做技术积累的人。

“中国的人才在长期的积累上有差距,所以在公司你很难见到50岁的人在写代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在美国都是常见的,在这方面我觉得是我们有欠缺的地方。”王靖明提到。(静静)

声明:
1、咪哚网所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如您不希望被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2、咪哚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咪哚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咪哚网或将追究责任。
3、本站提供的图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任何咨询依据,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谨防受骗
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

科技 娱乐 健康 国内 生命 天文 自然 科学

微软善于听取来自用户、IT人员和开发者的各种想法

据外媒报道,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日前在

乐视危局 张艺谋王宝强等上亿投资或遭变故

在深陷欠款危机,贾跃亭自曝乐视资金链紧张

霜降天气渐冷 推荐4款最佳食疗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

外媒:大陆博物馆文物众多 但最好的宝贝在台湾

新西兰stuff网站11月20日文章,原题:对首

为您推荐RECOMMEND

  • 返回
    顶部
     关于本站|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16 咪哚网 版权所有.

MIDOO.C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15012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