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的创新执念:拥抱变化方能领先,汉能终将改变世界
今年年初,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高瓴资本张磊关于创新的论断,引发全场嘉宾的讨论:中国企业家一定要坚决拥抱创新,企业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改变。
悄然间,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已经改变。华为小米改变了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支付宝的硬件为消费流程提效,汉能的薄膜太阳能技术正在定义未来能源的利用模式。
这些升级,离不开企业家对于创新的坚持。以汉能为例,20多年间,其创始人李河君始终着眼未来的赛道,为很多看似超前的技术持续投入。如今,李河君口中“万物皆可发电”的愿景已步入现实,创新者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汉能创新速度:一天新增专利超30件
提及汉能的创新故事,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一面50米长的专利墙。
这面墙位于北京的汉能总部,上面挂满密麻麻的证书,记录着多年间汉能的创新成果。2018年,汉能在全球申请的专利超过1万件,平均每天新增的专利超过30件。
在这个令人惊讶的速度下,汉能一个月的专利申请数量,一度占据整个北京的4成。
而李河君在今年年初透露,到了2022年,汉能的专利预计将突破30万件。这个数字意味着,届时汉能的专利数将是谷歌与苹果的5倍。
传统制造业如今正面临环境的巨变,在减速中纷纷开始转型升级。用马云的话说,未来15年内,它们会遭遇远超想象的痛感。
而汉能正在用行动给出破局的答案: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笑到最后,而创新将是源头之水。
千禧年后图书业萧索之际,亚马逊研发出了极具质感的电子阅读器kindle。在全球手机销量增速放缓之际,华为推出了5G折叠屏这个创新产品。
这些创新不仅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也激活了原有赛道的活力。它们的诞生,得益于企业家的提早布局和无比坚定的创新态度。
但多年的技术沉淀后,薄膜技术已经在多个应用领域展现出可观的潜力。
薄膜可以应用于汽车的发电,作为在大楼的幕墙节约建筑的能源,为户外的用户提供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力来源。
从建筑领域的汉墙、汉瓦,到交通领域的汉车,再到可以背在身上的汉包,折叠在手中的汉纸,这些涵盖了生活起居多个领域的产品,已经颠覆了人们对太阳能发电的原有认知。
创新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未来。李河君当初的执拗,换来了中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李河君的洞察:创新之力终将影响未来
诺基亚们仍雄踞市场主流之际,乔布斯已经着眼于智能机。3G标准刚刚确立时,任正非就早早开启5G的技术研发。
2009年,深耕水电站的汉能进军光伏领域,选择了薄膜太阳能技术,而占据9成市场的还是晶硅太阳能产品。
有人不解,汉能为何在晶硅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选择尚未爆发的薄膜技术。但李河君看到,未来的能源趋势,必将朝着可移动、柔性的利用方向发展。而更轻、更薄、更柔软的薄膜,更符合未来的应用市场。
他坚信,薄膜太阳能必将超越晶硅,并深刻地改变世界。
此后,汉能开始了漫长的创新之路。他们考察了全球700多家顶级的铜铟镓硒企业,2012年到2014年之间,他们先后并购了德国、美国的4家顶级业内企业,并进行了多年的技术整合与人才培养。
如今,汉能已经手握世界顶尖的薄膜技术。在中国最高电池转换率的记录中,汉能独占4项,领先优势明显。
多年间,汉能在自主研发和产线建设上的投入,已持续投入超过800亿元。在中国能源产业升级、中国智造崛起的当下,汉能的技术积累与布局,无疑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沈南鹏曾说,企业家精神的根本在于洞察与创新。
如今,李河君的洞察已获得印证。
2015年,薄膜太阳能技术已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技术和产业目录,深受国务院、发改委等部门的关注。如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工信部等部位,都将提升太阳能产业智能制造水平视作重点工作,力图朝着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据业内预测,2018年到2022年,全球薄膜发电组件的市场增速将超过16%。2020年,可开发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14万亿。
这是一个无比广袤有充满想象力的市场。可以预见,手握创新之力的汉能,已踏在浪潮的前沿。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