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电脑 手机 安卓 苹果 VR 站长 游戏

您的位置:咪哚网 > 站长资讯 > 产品 >

解密华为鸿蒙OS核心武器 下一代操作系统争夺战开启

咪哚网(www.midoo.cc)时间:2019-08-11 05:00 稿源:网络 手机扫描分享

原标题:解密华为鸿蒙OS核心“武器” 下一代操作系统争夺战开启

21世纪经济 倪雨晴 东莞

导读:鸿蒙OS的四大技术特性: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8月9日,华为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开发者大会。

如今,松山湖是手机厂商的制造研发重镇,华为首次如此大规模地进行开发者大会,集中向外展示终端实力。谷歌、苹果的开发者大会每年受行业瞩目。现在华为从底层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再到硬件,也开始打造平台生态圈,早已不是追随者。

一开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先公布了消费者业务的情况。

他介绍道,华为手机8年68倍增长。虽然有中美贸易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依然保持了24%的增长,达到1.18亿台,每个季度达到6000万台的销量。上半年,如果没有制裁事件的话,可能达到1.3亿台。

第三方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华为以38.2%的市场份额位于国内第一,成为国内市场上唯一增长的手机品牌。

根据GFK数据,华为目前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17.6%,与第一名非常接近。余承东表示:“没有贸易影响的话,预计是第二季度第一或并列第一。今年应该会在全球第二,第一有难度。”

他还表示,全,智慧生活是消费者业务接下来5-10年的核心战略。

操作系统则是支撑核心战略的底层技术,开发者大会上,神秘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终于登场,并且进行开源。

鸿蒙OS到底是谁?

按照余承东的说法,随着全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

也就是说,鸿蒙OS不是为手机而生,而是为接下来的物联网时代而生。

我们最熟知的操作系统,莫过于谷歌的安卓(Android)、苹果的iOS,微软的Windows,但是当面对新兴终端、工业级终端时,这些操作系统并不能够胜任。

因此,现在科技巨头们正在研发的是新一代操作系统,除了华为,谷歌、苹果也在暗自蓄力,争夺未来技术高地的话语权。

所以,余承东说道:“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而鸿蒙OS将率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

那么,如何保障跨终端的体验?余承东在现场着重介绍了鸿蒙OS的四大技术特性: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微内核,余承东一再强调这是操作系统未来的趋势,将从宏内核转向微内核,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

而内核和应用兼容性有关,目前,鸿蒙OS的架构中,内核包含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和LiteOS,未来会完全转成鸿蒙微内核。这意味着,现在安卓应用基于Linux内核可以和鸿蒙OS进行兼容,未来,要在鸿蒙OS上运行就需要用鸿蒙微内核。

鸿蒙OS并非一蹴而就,十年前,华为就已经启动了研究,2017年第一代版本面世。据21世纪经济了解,华为的操作系统是由华为2012实验室旗下的欧拉实验室研发。

余承东在采访中向21世纪经济在内的透露,鸿蒙OS的研发人员在4000-5000人左右。而贸易的升级,也让华为加大了对鸿蒙的投入,以支持更早发布。

对标谷歌Fuchsia

自华为备胎方案浮面以来,鸿蒙OS就成为万众瞩目的B计划。在谷歌安卓系统合作没有恢复的情况下,鸿蒙OS被认为是待发的替代者,不过鸿蒙的野心并不在手机上。

余承东也再次强调,华为会优先使用安卓操作系统,考虑到安卓生态,大家的工作量。如果谷歌操作系统不能使用了,那就可以随时转移到鸿蒙OS上。

他告诉,鸿蒙在手机中已经适配完成,达到了商用的程度。鸿蒙OS能够一举补上生态和系统两个漏洞,这也是消费者业务目前的最大漏洞。

即,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华为也有应对。那么,为什么有B计划还要用安卓?

首先,安卓不仅仅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秩序,这个平台已经有众多开发者,是一个全球平台生态,大家不能全球规则,或者说不到不得已,不希望分庭抗礼,大家还是希望合作共赢,而不是相互折损。

建立生态也并非易事,贸然切换,可能反而适得其反,给鸿蒙OS成长的时间,培养更多的开发者,在更成熟的时机更迭,或是更好的选择。

其次,鸿蒙,意在“开天辟地”,它的征程是物联网、跨终端,是一款战略性产品。它真正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是谷歌最新研发的操作系统Fuchsia。

根据Fuchsia中文社区的介绍,在安卓和 Chrome OS 两大操作系统之外,谷歌正在进行第三款操作系统的开发,命名为Fuchsia。它并不基于 Linux 内核,而是基于谷歌全新开发的一款名叫 Magenta 的内核。

综合当前信息,谷歌希望通过Fuchsia来接入多终端,完善生态圈,也是面对物联网而准备的。比如未来能无缝运行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上。据悉,谷歌计划在未来可能率先在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设备上运行Fuchsia ,这与华为鸿蒙OS用于智慧屏上的策略如出一辙。

巧合的是,2017年谷歌就在开源网站Github上发布过该操作系统,而华为鸿蒙OS的1.0版本发布时间也是2017年。现在来看,PK的萌芽早已存在。

中国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在《5G新机遇60讲》中就谈道,因为谷歌看到4G时代安卓系统越来越明显的缺陷,认为它可能不太适应5G时代的架构,所以需要面向5G万物互联打造全新的操作系统。

“根据我目前到的信息,谷歌的Fuchsia有两个内核,一个是轻量级的,Little Kernel,主要用于物联网等小型设备,另一个是Magenta,这是从Little Kernel开发出来的,可扩展性更强,能兼容手机PC操作系统的升级系统。最终Fuchsia不仅要连接万物,还会手机和电脑设备。显然这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连接物是它的切入点。”他说道。

吕廷杰还表示,相对于谷歌,全产业链设备生产商华为对于5G可能带来的变革,或许有着更深刻的理解。5G是云存储、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的必要前提。所以他认为鸿蒙并不是为4G打造的某种备胎,而是一个面向5G的操作系统,而这个操作系统并不是目前手机上的终端操作系统,而是一个网络操作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相比谷歌还有一个优势在于硬件,手机加上各种智能终端,华为一年的硬件销量就超过3亿台,操作系统应用的得到极大地拓展。但是,在最关键的生态上,目前谷歌依旧强大,十多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比拟的。

余承东表示,对比谷歌的Fuchsia ,鸿蒙OS有3倍到5倍的效率提升,华为的微内核已经投入商用了,可以用于高安全级别的,人脸识别、验证、安防等领域。

而错过了PC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市场,在未来的IoT时代,中国的科技公司能否扳回一局?

生态之争

一位软件从业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不论华为还是谷歌,都是面向IoT时代做生态,但是未来IoT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还不知道。“手机时代,模式是一软多硬,电脑时代也是一软多硬,即一个操作系统对应多个硬件公司。IoT时代不知道一软多硬还是多软多硬,不知道软件公司更多还是硬件公司更多,华为还是想做更多硬件,这是它主要的利润来源。”

虽然鸿蒙系统并没有直指安卓操作系统,但是,华为构筑生态的神来一笔是方舟编译器。

早在华为P30 的发布会上,华为就已经推出了方舟编译器,并且已内置在 EMUI 9.1 中。根据华为的官方测试,方舟编译器能够提升手机系统操作流畅度 24%、系统响应性能 44%、第三方应用操作流畅度 60%。

何为编译器? 最基本的解释就是,将人类语言转换成机器语言。比如打开微信发送信息这一人类的动作,就要转换成机器语言处理,但是CPU、内存不能直接执行,在这个之间就需要编译。

严格来说,编译器属于操作系统中的有机部分,很多操作系统里面自带编译器。打个比方,操作系统如果是文学门类,那么编译器就是翻译。不能说翻译完全属于文学,文学就一定要包含翻译,但是两者之间存在部分从属包含关系,但又是相互独立的部分。

因此,通过编译器,可以曲线地深入安卓生态,并且拉拢开发者来使用方舟编译器开发应用。

华为强调方舟编译器的优秀,这是一种迂回的打法,一种基于技术的商业策略。华为向市场注入复杂度,是为了更好地建立生态,让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到鸿蒙OS乃至华为整体生态当中。

因为操作系统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苹果操作系统形成闭环、带有原生应用;安卓系统比较开放,有自由度在里面,有自己的UI风格。这些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也很难改造。

也就是说,在操作系统的生态中,从应用层面的竞争,到广为人知的交互、技术规范方面,华为很难去竞争,华为通过编译器要拉拢的不是操作系统C端用户,这些已经被了。这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不是五年十年能做成的事情,而是国外科技巨头花了几十年的精力去推广的IT世界规则,他们出发得早,已经打造了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包括上下游和开发者。

所以,华为的策略是去新的技术模式,往凝固的安卓、苹果操作系统中注入新的复杂度,把编译器的概念深深带入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传递出这个东西有别于操作系统,而且有很大不同,而且可以独立于操作系统。

就好像,安卓开源世界是一个银河系,有诸多版本,谷歌之外还有其他公司在维护,也有社区开发者在维护,华为想要从编译器进入体系占据一席之地,不是重新定义交互,不去开发新的应用,别人的应用用华为的编译器更快,而且“翻译”出来的东西在操作系统上运行效率更高,必然吸引开发者。

这是一个巧妙的路线,用了原先的操作系统,遵守了对方的规则,然而能够通过技术层面突破。这不是一个壮举,但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声明:
1、咪哚网所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如您不希望被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2、咪哚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咪哚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咪哚网或将追究责任。
3、本站提供的图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任何咨询依据,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谨防受骗
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

科技 娱乐 健康 国内 生命 天文 自然 科学

微软善于听取来自用户、IT人员和开发者的各种想法

据外媒报道,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日前在

乐视危局 张艺谋王宝强等上亿投资或遭变故

在深陷欠款危机,贾跃亭自曝乐视资金链紧张

霜降天气渐冷 推荐4款最佳食疗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

外媒:大陆博物馆文物众多 但最好的宝贝在台湾

新西兰stuff网站11月20日文章,原题:对首

为您推荐RECOMMEND

最新资讯

  • 返回
    顶部
     关于本站|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16 咪哚网 版权所有.

MIDOO.C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15012166号-2